读《幸福的方法》一书,产生的触动
立下了2019年flag的当天,顺利读完两本书,重点谈谈广受推崇的《幸福的方法》。
书看上去不厚,薄薄的感觉,翻翻内容也似曾相识。想不到为什么在世界最高的学府之一哈佛大学,能够高居选修课程排行榜的首位呢?特别是在较长时间内,热度不减?
高度认可两句话:其一、每一份的成功,背后都包含着无穷的汗水。其二、幸福是人类社会进步和追求的终究奥秘之一。
《幸福的方法》一书能够流行,无怪乎作者抓住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痛点,精准程度,不啻于灵魂三问(我是谁?来自于何方?去往何处?)。此外,作者在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应用方面,积攒了极为厚重的资料,加之,千里望山不怕远,日进一步亦欣然的态度,持续不断的修正观念,深究本质,在书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令人顿觉通透。
作者为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哈佛大学毕业生,本身拥有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近十余年以来,专门从事个人和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自信心,企业领袖力的提升方面的研究(说白了,企业幸福价值的建立与传导机制)。
且慢。今天是周几?幸福是什么?
今天是周几,在日历上,一查便知。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课题,需要细究。
首先要搞明白,在幸福与否的价值体系上,如何分类?
作者按照利益(当下和未来)、损害两个变量,设置成参照系,进而将所有人分布在四个象限中:感悟幸福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忙碌奔波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将四个象限简单进行一个描述。
享乐主义型:为现在的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虚无主义型: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忙碌奔波型: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感悟幸福型:不但能够享受当下的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其中,感悟幸福型是作者认为的最高阶的存在,而且一定是人类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读书识字,说到底是为了自己。浅谈两句个人的感悟。
分析职场人,应该大多属于忙碌奔波型的行列。一位普通的孩子,通过努力,考上大学(此处为虚指,仅仅代表在学历上的交代,毕竟完成义务教育也基本能够读书看报了)。毕业后,在一座城市中间,或长或短,找到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后来,在工作上,自认兢兢业业,是一位较为优秀的员工,最少,自我评价基本都是这样。
而最终的结果,可是一切向好?
答案显而易见,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公司发展与内心诉求,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撕裂,且在撕裂的过程中,矛盾逐步变得不可调和。之前更多的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上进的心,在默默的付出,在积极的努力。伴着经历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思路的不断拓展,格局的持续提升,矛盾愈发的不可调和,甚至连缓解都成为极难的事情。
《幸福的方法》里面写到: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这句话,高度赞成。
说到底,痛苦、悲伤、失望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更多是内外平衡的打破。失衡了,也就变得不幸福了。
此时,重新寻找内在与外在的平衡点,变得愈发重要,外在不可控,唯有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更好地积蓄内在的力量,达到新的平衡点,幸福才能再次出现。
归结起来,所谓的幸福,更多需要内求,具体操作,书中有些办法,可以参照。而内心的强大,更加重要。
打不死的小强,绝对是褒义。
不老不小,要进步,读书总是好主意。
不笨不傻,有目标,未来一定会实现。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