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笑到最后”的音乐会,为京西造一个精神美梦
北京四环,一场属于京西的音乐之旅刚刚过去两天。
长安街一路向西,直到石景山郞园Park,钢铁森林变成了仿古院落。属于夏天的热闹扑面而来,却在崇国寺塔和雕梁画栋间放慢脚步,变得宁静写意。6月9日那一场端午中西对话音乐会,如清风徐来,为近300名观众送上一份初夏诗意。
端午,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
在这个延续了上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里,郞园Park、老山街道,邀请了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国家大剧院第二小提琴副首席樊悦,二胡演奏家张欣怡,古典吉他演奏家王雅伦,琵琶演奏家付饶,钢琴演奏家马小鸥几位青年艺术家,一起用中西乐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古韵 新声”端午中西对话音乐会。
中西音乐一相逢,这次,我们捕捉到了比以往更多的笑容。
「笑着倾听 」
▼
凡尘俗世太复杂了。但这一刻,我只是我,你只是你,我们都是同样的观众,一起享用这段美妙的时光。
艺术带给人的感受实在太丰富。书画让人心胸开阔,雕塑让人豁然开朗,摄影让人思绪万千,唯有音乐,每一次相逢,都有着未知的美好。
如果你热爱音乐,会发现每一件乐器都在倾诉,在它们以重奏的形式汇聚在一起时,你可以听见鸟的鸣叫,山的回响,舞蹈的激情,心绪的旋律……从《春》到《春江花月夜》《苗岭的早晨》,再到《一步之遥》,每一首曲目都引人共振,观众们脸上所呈现的笑容,为兰境艺术中心,增添了更多温暖的表达。
「笑着对话」
▼
“老师,我在学习钢琴,但是怎么加强‘强弱’呢?”
“其实很简单啊,想要强音的时候你就重点弹,想要弱音的时候就轻点弹啊~”
在演奏之余,几位青年艺术家对中西弦乐进行了讲解,“阳春白雪”般的大师艺术,就这样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有疑问了,举起手cue任意一位演奏家,或是毫不怯场地上台,借用艺术家们乐器一奏,一来一回,在互动中延续一份艺术的生命力。
这样的对话中,观众和青年艺术家们始终带着笑容,多了充满趣味的讲解,艺术来到每一位普通人之中,在心底生根发芽。
观众为音乐会速写作品
「笑着希望」
▼
“家门口听听音乐会,太幸福啦!”
不出所料,我们又遇到了很多“老粉丝”。
说是郞园Park公共文化活动的“粉丝”,不如说是一些老朋友。仍在懵懂年纪的孩子,80岁的耄耋老人,从兰境艺术中心运营开始,每一场音乐会都不会缺席。
"
“我喜欢听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的票实在太不好买啦,自从你们这里有了音乐会后,我就时常关注着,每一次来听都特别满意……”
"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们收到好几位老朋友的热情反馈,充满了欣喜和满足,那一份热情里,是对艺术和美的向往。
每一次音乐会后,我们总会收到“五星好评”:
「笑着继续」
▼
艺术是美的延续,种下美好的种子,自然会开出美的花朵。
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写道: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警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中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追逐面包的人很多,但愿意停下来欣赏风景的人却鲜少。艺术是美的延续,种下美好的种子,自然会开出美的花朵。
在西长安街延线上,郞园Park用古筝音乐会、交响乐、诗乐会、四重奏、美声大师课……不断编织精神风景,滋养心灵审美,越来越多的音乐艺术通过公共文化活动在此绽放。我们多次提到“公民美育计划”,希望这些“无用之用”的艺术文化能够在日复一日之中,根植京西的精神生活里,让更多的人愿意在忙碌向前的时候,停下来做一场关于艺术的美梦:
除了六便士,月亮更应该常驻心中。
文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更多公共文化活动,在石景山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