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人用一种方法避免造假,展现了人类智慧的极致
民国90、清末人用一种方法避免造假,展现了人类智慧的极致
“我坚持多年,不过是为培养让自己锦衣玉食也让别人锦衣玉食的官员。我觉得我能改变世界,但我最后发现,我连自己身边的人都没能改变,”顾清廉说。
顾清廉卖了私塾、辞了官、放弃了在家乡的一切,义无反顾的去了日本。
他去日本后,有人代替他做了教官,他的私塾亦被一个叫周骏声的人接管。
顾清廉回国时,他不再是官,也不再是私塾校长。
他的身份,是一介平民。
由于是一介平民,顾清廉并没受到他做官时受到的那种欢迎。
顾清廉不介意。
经历了科举厮杀、经历了官场沉浮、经历了和学生的生离死别、经历了战争的生灵涂炭,顾清廉已不是从前那个重视形式的人,他成了重视内心感受的人。
“生命只有一次,我想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多关注自己内心,”顾清廉说。
顾清廉关注自己内心感受,也关注别人内心感受。
“别人喜欢我,就欢迎我。别人不喜欢我,没必要强迫别人欢迎我,”顾清廉说。
不强迫别人欢迎自己的顾清廉受到了欢迎。
欢迎他的是他的学生以及和他抱有同样意志的人。
顾清廉教书多年,他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同情心与科学技术发挥了作用。
顾清廉学生在政军商等各界崭露头角:从卖白菜的帅哥,到江南制造总局的主管,都有他们身影。
顾清廉教给学生的东西在学生人生中发挥了作用,顾清廉学生没有成为人云亦云的人,他们成了坚持自己意志的人,他们成了社会的良心、国家的栋梁。
顾清廉出国是对自己意志的坚持:不被他人左右,坚持自己意志并勇敢走下去。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坚持自己意志的人。
很多人和顾清廉一样,有着自己意志。他们坚持的时候受到嘲笑、受到奚落、受到辱骂、受到打压,他们知道坚持意志需要什么样的勇气。
他们对坚持意志的顾清廉抱有好感。
由于抱有好感,所以欢迎顾清廉。
顾清廉受到了欢迎。
人受欢迎时容易认不清事实。
顾清廉也不例外。
顾清廉在海外多年,和家乡隔绝多年,他对家乡的情况逐渐陌生。顾清廉在日本的时候,见到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他回国时,误以为自己国家也日新月异。
顾清廉受到的欢迎,让他误以为自己国家变成了尊重他人意志的国家。
带着这种认为,他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
顾清廉虽然受欢迎,但他为留学倾家荡产,他回国时候,已身无分文。身无分文的顾清廉为谋求一条生路,到当地学堂应聘老师。
他应聘的地方是他曾教书育人的地方,他应聘的学校是他一手建立的学校。
顾清廉应聘的学校,是凤麓。
顾清廉出国时候把学校卖了,买他学校的人是周骏声。周骏声经营学校多年,虽然有过失败,但顾清廉回国时,学校已步入正轨。
顾清廉去应聘的,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周骏声知道顾清廉是教育名家,但他对应聘者一视同仁:让他们给家长讲课,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家长满意的留校任教。
顾清廉讲课时,学堂里挤满了家长。
家长大多喜欢顾清廉。
顾清廉自幼聪敏过人,他长大后通过教书育人帮助许多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长喜欢这样的顾清廉。
喜欢他的人,但不喜欢他的课。
顾清廉讲课时,家长不认为他的课能帮自己孩子通过科举考试,但他们还是在调查问卷上打了“√”。
为方便家长对应聘者评价,周骏声让家长在调查问卷上写“不满意”或“满意”,但实际执行时,家长觉得麻烦,就用“√”“×”表示。
“对表示满意叉表示不满意,”家长解释说。
“。。”周骏声。
周骏声同意了家长看法。
在对顾清廉的评价上,家长们造了假。
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通过科举考试,另一方面,他们喜欢顾清廉。家长理智上觉得顾清廉的课没用,但他们感情上喜欢顾清廉。
人是感情动物。
家长是感情动物。
家长做出了理智服从感情的判断:雇佣顾清廉。
看到家长这样判断,周骏声心情复杂。
周骏声从以前就知道家长会造假。
为避免家长造假,周骏声请在校生家长担任评委,他在家长担任评委时说:“你们的判断将决定你们孩子面对怎样的老师,希望你们听从内心,做出对孩子负责的判断。”
周骏声的方法非常灵验,他的方法避免了大量造假现象,但周骏声的方法不是万能的。
他的方法碰到顾清廉这种才德兼备的人时,就不灵了。
家长送孩子到学校的第一目的是希望他们通过科举考试,顾清廉讲课的第一目的是希望学生成为对国对家有用的人。
顾清廉的课不能帮孩子通过科举考试。
顾清廉不适合担任家长孩子的老师。
家长理智上认为顾清廉不适合教自己孩子,但感情上喜欢顾清廉。
家长感情上也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对国对家有用的人。
家长做出了理智服从感情的判断:在调查问卷上画“√”。
家长进行了造假。
对于家长的造假,周骏声选择听之任之。
“说到底,真假是人的判断,真也好假也罢,人都要为自己的判断负责,”周骏声说。
顾清廉被录用了。
他的录用经历让他产生了错觉。
顾清廉认为家长变了。
“他们变成了求真务实的人,”顾清廉说,“他们不在追求科举八股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顾清廉认为家长不在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
带着这种认为,他在课堂上贯彻了自己的意志:教孩子平等、教孩子西洋技术、教孩子同情心、教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教孩子成为对身边人有用的人。
他所教的内容里,唯独没有八股。
顾清廉以为家长喜欢这样的孩子。
“顾清廉虽走,但他的教诲深深印刻在他学生脑海里。多年以后,顾清廉学生回忆不起在凤麓学堂学的东西,但他们清晰的记得顾清廉讲过什么:平等、同情心、西洋技术、以及“做自己”。
请看下集《民国91、人用数十年时间积累信誉,但毁掉它只需几天》”
人有人志,国有国魂。纪录为中国富强努力的人,纪录近代以来的中国精神。
欢迎关注简书号“人性的游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