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茅盾文学奖?看完后我惊呆了
这里,我想要郑重其事地吐槽一本旷世“奇”书,算了,这么说也有点残忍,就叫他旷世“名不符实”书吧~
这就是一本完全读不下去的言情小说吧,(不过为了吐槽他我还是坚持把它看完了嘿嘿)怎么就成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了?
突然好心疼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们,毕竟作为评委,这本书是非读不可的吧
相信每一个三观正常的人都会被这部小说曲折离奇又荒诞的情节和人物惊骇道怀疑人生~
那么,这部小说讲了什么故事捏?
心灵手巧的小伙被玉器匠人收于门下,悉心指导,学成后手艺了得(主角聪明伶俐人设敬请理解)。彼时匠人为资本家盘剥致死,小伙背弃师门,寄于资本家篱下,最终扬眉吐气,一雪前耻,荣归故地后与师父大女儿结婚。
这只是全书的头四分之一(毕竟是50万字的煌煌巨制),但已经槽点颇多了。首先,小伙小时候是熊孩子,没被匠人收养前在人家家里参观时打碎了人家珍贵的碗,于是把自己赔给匠人~这还不是全部,其实小伙之前是有收养人的,按说算是监护人吧,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人家宝贵的碗,监护人没想着怎么赔偿,反而是摸着胡子在旁边看好戏“这穆斯林匠人要是问自己的同教要价赔偿,就可见他和其他唯利是图的小人别无二致!”
excuse me?弄坏别人的东西不赔还以此为由试探别人,打算给人家贴标签??
再说小伙,师父死后,投于逼死师父的“仇人”门下,动机是学会他怎么做生意顺便给师傅报个仇,姑且算动机纯良吧。三年时间,曾经精明到坑死老匠人的资本家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傻白甜,三年都被小伙蒙在鼓里,一点蛛丝马迹没发觉,最后被猝不及防地将了一军。三年后小伙回来,一句“我要重振奇珍斋”(真的只有这一句)师母师妹就都信了,“奇珍斋归你”,“大师妹嫁给你”!(我想,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盘算这小子该不会是要反咬一口吧~)
当然,作者并没有这样安排情节,否则岂不是和我等一样naïve?作者要放的可是大招!
大招就是:小伙和自己妻子的亲妹妹生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女主且极具女主光环,譬如自幼聪明伶俐毫无意外考上北大,譬如不经同学同意私自和同学换了床铺,并且在作者的妙笔下显得动人可爱(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还譬如,女主先天心脏病却依然面如桃花,美丽动人。
然后女主就和自己的大学班主任惺惺相惜,谈恋爱了(此处省略10万字)
女方家庭因为班主任非穆斯林信徒信徒而横加阻挠,男方家庭因为女方有病而极不情愿。(总之不经历波折的感情如何为天地日月所明鉴?殊不知读者已经无力吐槽这满满的套路了)
后来,女主死了。(并非麻木,实在是太熟悉这套路!)但女主死前,也为我们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生母是自己的小姨:冰玉。
女主的生母也是古怪得令人费解:抗日战争期间和自己的姐夫去了伦敦,自己的仰慕者在伦敦大轰炸中遇难,自己悲痛欲绝~可是既然如此悲痛,在那人活着时为何又频频断然拒绝?好吧,是因为少女情怀难以捉摸,那为什么悲痛至极时又会和自己的姐夫在一起?还声称是因为仰慕者的死才让自己发现真正爱着的是姐夫!为何对备胎如此残忍?
回到北平家里后,心安理得,毫无愧疚,将姐姐称为“姐夫曾经的妻子”,逼姐夫说自己压根没爱过姐姐~这样的人是新女性?是在向往纯真的爱情?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即便目的正确,手段错误结果就同样是错误的。
再说这个姐姐,真的好惨~少年时自立自强,百折不挠,嫁了人后变得迂腐懒散,这样完全服务于故事情节需要的人设崩塌有何根据?
最后要说男主了,韩子奇韩老板,就是上文的姐夫,悲剧最大的始作俑者。其实,这个人本该形象丰满,身世曲折吧,可偏偏总有贵人相助。况且故事本就发生在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可主角的命运却几乎不受时代裹挟,小说的时代感呢??在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陕西关中的白鹿原都被白腿乌鸦兵围城,韩子奇身处漩涡中心的京城,却丝毫没受影响,一心一意学着雕玉。抗日战争时期,家大业大的韩老板直接拔腿出了国,虽然宣称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玉,但这做法恰恰也是精明地规避了国难呀!留守国内的韩太太呢?每天的生意交给下人打理,自己和一帮太太们打麻将。妹妹冰玉之所以跟着姐夫去了伦敦,理由就是沦陷的北平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可却能容得下麻将桌?新中国成立后,圣人如朱先生劝白嘉轩早早卖地,才是其侥幸逃过一劫。(原谅我总是拿《白鹿原》举例,毕竟二者都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理应在同一个水平,况且又都发生在同一个时代。)而韩老板呢,离京前就家大业大,现在又带着他的玉器回了国,可是非但不算资产阶级,反而被划成了无产阶级,又封了国家干部。要问世怎么做到的?是韩老板把宝贝玉器们都藏起来了~藏起来了。。。我想,韩老板得以继续住在自己低调奢华的老宅里并始终维持着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全仰仗于主角光环加反派配角的智商完全不在线吧。
要说这部小说最让我浮想联翩的片段,当属里面的美食描写,抻得细滑的打卤面,蘸着麻酱的羊肉片,作者在此处的描写实在是出神入化,无可指摘,其余的就一言难尽了
过去,我一直觉得,让人看不下去的,想跳着读的小说绝对不是好小说,今天才恍然发现,原来世上还有一种小说,在你看完它后并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自己曾经看过。
此书评并不针对任何人,只是看完后有感而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似乎不应该是茅盾文学奖的水准,但转念一想,毕竟如果所有作品都以《白鹿原》的标准来要求,实在是太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