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的婚礼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场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本市最豪华的金色世纪大酒店草坪上,红色的气球和彩带在空中飘荡,美丽的鲜花和花环布满了婚礼的现场,喇叭播放着悠扬欢快的音乐,礼仪台背景板上用鲜花制作的一个巨大的“囍”字和新郎新娘的巨幅合影照。草坪上铺着红地毯,摆着一排一排的桌椅,早已是宾客如云,欢声笑语,一派喜庆的气氛。
吉时已到,婚礼礼仪台上还没有动静,后台休息室里一片混乱。新郎的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打转,新郎也紧皱眉头,看着椅子上一套洁白的婚纱在发呆。新娘的手机在梳妆台上一闪一闪,显示出几十个未接电话。
男女司仪只好走到台上,一人一句打诨插科,不断讲一些笑话来拖延时间,这两个原来都当过笑星,肚子还真有些段子,换上一般的司仪早就没办法了。婚庆公司的老板也急得皱着眉头不断看表,又不好一直催促。
焦急等待了半个多小时,新娘小娟终于急匆匆地从一辆的士下来,喊着新郎付出租车费。伴娘和化妆师一拥而上,一边帮她补妆,一边七手八脚地帮她穿上婚纱,开始婚礼的仪式。
1
婚礼非常成功,虽然拖延了一些时间,由于司仪的补台节目精彩,并没有多少宾客察觉到。婚礼前跑到哪里去了?小娟始终一语不发,新郎父母也不好问。事后新郎伯慈问她也不说,问多了眼泪汪汪的,新郎心疼她,舍不得追问下去。
小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身材高挑苗条,浅黑皮肤,唇红齿白,笑靥如花。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新郎伯慈与她是大学同学,从大学开始就追她,经过八年的爱情苦旅,终于可以抱得美人归。
伯慈是一个富二代,家道殷实。父母早年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工厂,已经发展成为当地颇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大学报到时,他一眼看上了小娟。那时小娟还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姑娘,梳了根油黑发亮的长辮子,穿一身很旧的牛仔装,黝黑的皮肤,青春靓丽的面容,明眸皓齿,看起来特别健康,充满青春活力。身上有一种与城里娇小姐截然不同的山野气息,正是这点吸引了他。
小娟读书很认真,又是个善良、单纯、简朴的姑娘,就像一泓清澈见底的泉水,可以直接窥见她的心灵深处,伯慈喜欢这种性格。和她在一起很踏实,没有功利和算计,没有无谓的烦恼。而且生活不讲究,很简单。
伯慈家里虽然有钱,却不是一个纨袴子弟。幼年成长阶段正是父母创业的时期,生活非常艰难,甚至有过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所以伯慈懂得生活的艰辛和节俭,这是他们恋爱和结婚的基础。
伯慈的父母也喜欢这个儿媳妇,非常勤快,尊重老人,懂得体贴人,而且落落大方,长得漂亮,将来可以成为伯慈的贤内助。伯慈是一个优秀的男孩,是他们的骄傲,追他的人也不少,但是他们支持儿子的选择。他们也不喜欢那种娇滴滴的拜金女孩,年轻人需要的是奋斗,不应该追求奢糜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有一万种,婚礼过后,两个年轻人就像滚在蜜罐子里一样甜蜜。父母想叫他们去旅游,在国外度一个蜜月,但是小两口不想出去,喜欢黏在一起。
每天早晨小娟会早起,和阿姨一起准备早餐,她喜欢从网上学习食品的制作。自己下厨煎几个外金黄里鲜嫩的荷包蛋,煎一些自己做的生煎包,或者换着花样做一些苹果派、草莓派、烤培根、烤香肠、小馄饨、小汤圆、麦片粥、小米粥等等,还有蔬菜沙拉、水果拼盘,非常丰盛的早餐。
她自己吃得很少,却喜欢看伯慈及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搞得伯慈的妹妹小馨每次走进餐厅,都要夸张地大叫一声:“啊!阿嫂,你存心把我们大家的肚子都搞大呀!”
他们一起在家里读书,一起外出看电影,还一起去打网球、游泳、登山。清晨到海边租一辆两人蹬的自行车骑着到海角观海上日出。整个蜜月期虽然没有出远门,但是两个年轻人过得非常开心充实,感觉很有意义。
蜜月过后照旧上班,伯慈在父亲的公司,小娟依旧去科技公司,本来可以不用再去上班了,但是小娟坚持要有自己的工作,伯慈也不反对,毕竟年纪还轻,没有到躺平的时候。
他们还热衷于慈善事业。事业成功后,这两三年,伯慈的父亲创建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从公司每年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帮助困难的孩子读书,还有一些患病的群体,主要是疑难病症的患者,常常得到他们的帮助。小娟嫁过来后,也热心地参加这些公益事业,她本人出身于贫困家庭,非常清楚这种帮助对孩子和病患家庭的重要意义。
终于有一天,小娟把婚礼时离开婚礼现场的原因告诉了伯慈。这么多年,她心里一直有件事牵肠挂肚。她是贫困地区长大的苦孩子,因为一场车祸,父母从小就离开了她,依靠奶奶拉扯她长大。
父母在她两岁时就去世,在她印象中基本没有留下痕迹。长大后听奶奶说,自己小时候家庭非常贫困,爸爸的手有先天性残疾,妈妈是个脑瘫患者,生活不太能自理,虽然生了孩子,都要靠村里接济,申领一些困难补助,才能生活。
听奶奶说过,那一年阴历七月十五,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脑子不好的妈妈冒雨跑出家门,翻过高速公路铁网上一个破洞,爬进高速公路的匝道,与紧追妈妈的爸爸同时被一辆疾驶的汽车撞飞,两人送到医院后都不治身亡。撞人的汽车本来没有责任,可是却肇事逃逸。当年没有这么完善的视频追踪,最后也没有查找到肇事车辆。
爸妈去世后,她就靠奶奶抚养,奶奶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主要靠政府和村里的补助,还有一些好心人的帮助生活。要上小学时,年老体衰的奶奶已没有财力抚养和供她读书,后来得到海叔叔和红阿姨的帮助,才改变了生活状况。
那一年山村里来了一群志愿者,是政府组织来的,村支书骆伯伯带了一对年轻男女来到她家。骆伯伯叫小娟喊他们海叔叔、红阿姨。海叔叔红阿姨把瘦弱的小娟抱在怀里,为她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答应要帮助她和奶奶,一直供到她读上大学。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他们每个月都会准时把小娟和奶奶的生活费、学习费用寄到家里来,还会寄营养品、学习用具和衣物。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小娟再也没有见过海叔叔和红阿姨,但是每月的费用从来没有中断过,仿佛他们是圣诞老人。不!比圣诞老人更好,圣诞老人一年只来一次,他们的礼物每个月从不中断。
读高三时,她得了场大病,需要一笔数额巨大的医疗费。她和奶奶不好意思向海叔叔红阿姨伸手了,可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知道这件事,寄来足够的医疗费,让小娟得到良好的医疗,恢复了健康又没有影响学业。
由于叔叔阿姨的倾力相助,在贫困家庭长大的她却能够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
上大学后奶奶就去世了,临终前拉着小娟的手,叮嘱她️一定要找到海叔叔和红阿姨,亲口向他们表达谢意。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城市,固然是伯慈的因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找到海叔叔和红阿姨,因为她知道两位恩人就住在这个城市。只是始终无缘谋面,甚至没有一点信息。
要结婚了,小娟更思念海叔叔和红阿姨,真想与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但是近二十年来再未见过面,凭着七岁时的模糊印象和一张磨得发白的照片,那是当年来村里的志愿者和所有受帮助小朋友的合照,从小奶奶和骆伯伯就指给她看过。虽然照片中的人很小很模糊,依然看得出海叔叔高大英俊,红阿姨苗条漂亮,这两个人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入小娟的脑海里了。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有了工资收入,叔叔阿姨的帮助结束了,所有的联系也戛然中断。这些年来,她不断地寻找他们,很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一直没有任何线索。
除了七岁时那张合影照片外,仅有的线索只有当年寄钱寄物的信封和邮戳,没有任何具体地址。一切都是来自于本市一个邮局,这是一个很大的邮局,当年应该很热闹,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对多年前来寄钱寄物的人有任何印象。
那天婚礼前,小娟已经穿好了婚纱,化好了妆,要上卫生间,经过摆满花篮的甬道。突然间看到一个新送来的花篮彩带上写着“高伯慈、吕小娟新婚志喜,海叔叔、红阿姨同贺”的字样。问了收花篮的亲友是谁送的,她急忙脱下婚纱就跑步追了出去,只看到是一位骑摩托车、带头盔的黄衣男士。一直追下去,可是追了许久根本追不到,只好带着深深的失落感打出租车回来,差点耽误了婚礼。
伯慈听后笑了,抚着她粉嫩的脸蛋说,你虽然小时候在山区长大,怎么追得上摩托车?你的恩人就是我们家的恩人,这件事今后就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了,我们一起找,总能找得到的。
小娟听了很感动,双手抱着他的脖子,红唇贴上他的双唇,两个人热吻了半天。
2
这天,小娟下班回家,伯慈正跟一位男子在喝茶。见到她,伯慈跟她说:“这是我的发小于小雨,是市公安局破案第一高手,请他来帮助你寻找恩人。”
小娟坐在他面前,给他斟了一杯茶,有点迫切地说:“于大哥,要拜托你了。”
于小雨喝了一口茶,缓缓地说:“你们的婚礼我也参加了,刚才伯慈跟我说了你婚礼那天迟到的缘由。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你要找自己的恩人是好事,可我们公权力部门不能动用公权力来帮助寻找,从目前知道的情况看,找到他们的可能性很低……”
伯慈打断他:“小雨,别绕弯子,你就直说吧。”
于小雨对小娟接着说:“伯慈把基本情况告诉了我,第一没有地址,你们当初给他们回信,都是寄到师范大学第五信箱,这是一个师生自取信件报纸的信箱,当年管理信箱的老头早已离开,线索断了;第二没有姓名,查了一下的户籍信息,本市没有姓海和姓红的居民,显然是个假名,或者各取名字中一个字,这就难找了。
第三当年谁组织他们去村里扶贫的?伯慈告诉过我,是扶贫机构组织的,参加扶贫的都是志愿者,你们也去找过,事隔多年,当事人都不在了,也没有留下有价值的线索。”
于小雨喝了口茶继续说:“这样看来,只剩一条线索,就是送花篮这件事,从中可以知道,一是他们一直在关注你的情况,你们没有办法向他们发婚礼请帖,但他们知道你们的婚事;二是他们还在这座城市,可是仅凭这些,不足以找到他们。我觉得是大海捞针概率很低,你想让恩人们知道你的幸福,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了。他们也许不希望你们找他,所以才不露面呢?”
伯慈看着小娟眼眶里滚动的泪珠,有点迫切地对于小雨说:“小雨,请你来不是让你告诉我们不可能,那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怎么破呢?”
于小雨说:“破获案件可以调用警力,使用技术手段,比如调用视频监控就可以锁定送花篮的人,可是他没有犯罪就不能滥用。我教你们一个办法,还是去寻找送花的人。根据你们描述的情况,可以基本判断是外卖公司送的,如果找到送这一单的快递小哥,就会有委托送货人的信息,这是目前唯一可以用的线索。”
送走于小雨,看着泪眼涟涟的小娟,伯慈笑了,他就喜欢小娟的性格,心里藏不住任何东西。
他揽着小娟的腰拉她坐在身边,用卫生纸帮她擦眼泪,边擦边轻轻地说:“要找快递小哥好比大海捞针,确实很难找,可是我有办法,一找就能找到,别急了好吗……”
小娟一听就止住了啜泣,拉住伯慈的手,急迫地问:“有什么办法?”伯慈抚着她的手,不急着回答。这是一双修长匀称漂亮的手,上大学前被阳光晒得黝黑,现在已经洁白如玉,细嫩柔软。由于有海叔叔红阿姨多年的资助,小娟不需要像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从小需砍柴务农做许多事,不会这么粗糙。想到这里,真的非常感念他们两人。
小娟抽回手,推着他:“赶紧说呀!”伯慈这才说:“有侦探事务所,找人是他们的专业,很快就能找到。我们公司有一个合作过的事务所,我马上给他们打电话。”
小娟听了破涕为笑,伯慈看着她的样子娇憨可爱,一双手臂像嫩藕般浑圆匀称,伸手就咯吱她的腋下,搞得她笑着躲闪,两个人嘻嘻哈哈地打闹了一阵子。
几天后,两位侦探来到伯慈在公司的办公室,小娟也过来一起等着。一位姓陈的年长侦探递给小娟一份报告。已经找到那位送花篮的小哥,经过调查,是一位男士用电话在鲜花店预订好花篮,留好地址叫他们送的。到鲜花店也查到那位男士的电话,是在一个杂货铺借的电话。
到杂货铺去调查,因为现在借用电话的人很罕见,所以老板娘还记得那个人的长相,是一个很矮的胖子。侦探把小娟提供的合影照还给她,指着照片中的海叔叔对她说:“那个人显然不是你所说的海叔叔。”
我们还调查了当初去参加扶贫的一些志愿者,当时他们都是一起组织去的,只有你们海叔叔红阿姨是临时加入,而且指定要去帮助你们,只有领队的领导知道他们,可是这位领导已经去世,也没有线索了。
侦探对小娟和伯慈说:“综合分析判断,海叔叔和红阿姨是一对有爱心的好人,显然他们做好事不图回报,刻意不想让你找到他们。从目前的情况看,所有的线索都没有了,不好意思,没有办法完成你们的委托……”
伯慈马上说:“谢谢你们二位,辛苦了,我们的委托你们已经是做到最好了!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合作。”
送走侦探后,伯慈转头对眼里充满泪水的小娟说:“现在很明白,海叔叔和红阿姨就是希望你幸福,现在他们的愿望已经实现,他们的爱心结出了果实,今后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了。振作起来,小娟,把这一页翻过去,把他们给你的爱留下来,传递下去,传给更多孩子吧!”
小娟擦干了眼泪,点点头说:“伯慈哥,你说的对,海叔叔红阿姨好比天上的天使,时时眷顾我,但是除了在梦里,谁能看到天使呢,我们就把他们的爱传下去吧。”
伯慈吻了她一下,他觉得这个妻子真是越来越可爱了,握起她的手说:“昨天和爸爸妈妈商量了,他们两位老人希望你能够挑起我们公司慈善事业的担子,行不行?我觉得你行!”小娟回答:“我可以试着做,但是我在科技公司的工作还不想辞,我不想这么早就躺在家族的事业上休息。”伯慈点点头说:“没有问题,两件事都不会耽误。”
3
他们公司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是伯慈的父亲,小娟担任执行理事长,秘书长是一位中年妇女王大姐。基金会主要是做一些助学助困方面的捐资,同时帮助一些疑难病症患者。
这天上午,王大姐带了两位客人来找她,这是本市一家爱心机构血友之家的两位负责人,一位高个子的中年女士姓王,矮个子的男士姓党,血友病是伯慈家公司慈善基金会重点捐助的几个罕见病之一。
客人坐下,简单寒喧几句,就直入正题。王女士说:“感谢你们基金会这两年给血友之家的帮助,这次来,主要是有几位病友的困难比较多,想得到一些个别的帮助。”
小娟回答:“只要是需要,我们又有能力的,一定会尽绵薄之力做些事情,但是我刚进这个基金会,想知道血友病是一个什么病,病友有什么需要我们能够做的。”
姓党的男子接过来:“我是市医院血液科主任,也是血友之家的义工。简单的说,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主要问题是一旦出血很就很难止住,常常危及生命。治疗这种病要花费很多钱,大多数病友家庭比较困难,据统计,仅我们市就有数千名这种病人。这些年来,依靠各级政府和慈善机构的帮助,解决了不少病友的困难。正由于你们这些慈善家的付出,许多人的生命得到延续,而且有些人还得到治愈,作为医生和血友之家的义工,我衷心地感谢你们。”
小娟感觉这个大叔一进来就注视着自己,眼中闪烁着慈爱的光芒,心里想着,这些当医生的,仿佛都是这种眼神。所以频频点头:“我们只是出一些钱而已,真正大量的工作还是靠你们医生和爱心机构的老师们在做,我也要感谢你们。这样吧,你们有什么具体的需求今后都可以直接跟我们王大姐联系。”
慈善工作是一项需要费心费力的事业,他们基金会主要的爱心捐助是捐给社会福利机构,比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等,由这些机构把爱心献给困难人群。但是这些机构属于半官方机构,人员编制受到限制,活动经费也有限,往往还有一些边缘人群无法覆盖到。比如一些罕见病职业病。
他们市工矿企业众多,早年劳动保护法律不够健全,矽肺病患者众多,这些人虽然有一些社会福利,但是往往不太够,这就是企业慈善事业能够帮助的地方。王大姐从事这项工作好几年,对情况非常熟悉,常常带着小娟深入矿区矽肺病患者比较集中的地方,赠送呼吸机,带医生一起义诊,捐助一些药品,让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改善。
对血友病和渐冻症的病友,主要是参加他们的一些病友群,了解需求,建立一对一的帮助。她们跟热心的医生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党医生,是本市血友病的知名专家,为人非常热心,他们的来往尤为密切,基本上一个月最少会有一次以上的见面。
秋去春来,这年春天,伯慈和小娟的第一个胖娃娃出生了,是个男孩,伯慈和父母都高兴极了,伯慈给孩子起名叫小海,他的父母也非常赞同。小娟辞去科技公司的工作,积极地参加各种慈善活动。
公司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伯慈是个独子,下面只有一个妹妹小馨,父亲的身体不太好,公司经营的担子大多数都转到伯慈肩上了。但是伯慈只要能抽得出时间,也常常会跟小娟一起参加一些扶贫帮困的活动。
今年市里举行“感动城市”十佳人物评选,小娟赫然榜上有名,这天回家,她发现爸爸、妈妈、妹妹、伯慈还有小海在等着她,她一进门,伯慈抱了一捧美丽的鲜花上前送给她,接过鲜花,家里人都在鼓掌,小娟满脸泛起红晕,伯慈还亲她一口,她脸上发烧,推开伯慈,小声嗔道:“爸妈和妹妹都在,羞死人了!”
爸爸笑着说:“小娟,都是自家人,没什么害羞的。你当选感动城市十佳人物,不仅是你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今天晚上要好好庆祝一下。”小娟急忙说:“爸爸,我能够获得十佳人物,主要是你和妈妈开创的这个慈善事业,钱都是你们出的,我又没有做什么事,这个荣誉是你和妈妈的。”
爸爸笑着说:“话不能这么说,这些日子,你有空就到贫困家庭,走进肮脏的社区和街道,为他们送钱送物,带他们上医院治病,解决一些问题,这种温暖,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妈妈上前拉着小娟的手,笑着对她说:“小娟呀,你来到我们家,跟伯慈两个人和和美美的,又尊老爱幼,又勤俭节约,我都经常跟小馨讲,要向你学习呢!小馨不像伯慈,从小没有过过苦日子,你今后要多教教她。”
小馨妹妹上前也拉住小娟的手,对妈妈说:“你罗嗦个没有完了,赶紧吃饭,肚子都饿啦。”旁边阿姨抱着的小海也哇啦哇啦地叫了起来。
几天后颁奖仪式和晚会在市里大会堂举行,本市电视台现场直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市领导、各界人物代表和很多中小学生参加了,整个活动穿插着文艺演出进行。市领导宣布获奖名单后,每位获奖代表上台讲一段话。
小娟上台后,眼中含着泪水对着麦克风说:“感谢领导和评委会给我这个殊荣!感谢我先生的爸妈开创的慈善事业让我能有这个舞台!还有一件事,我是一个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感谢我的海叔叔红阿姨,你们长年来对我始终不渝的资助和爱,让我能够摆脱贫困,读到大学,最终走到这个舞台,我相信你们今天也在电视屏幕前,我要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说完离开讲台,对着电视摄像头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晚会结束后,小娟被一群记者和摄像头、摄影机镜头包围着,她含着眼泪讲述了自己催人泪下的故事。第二天一早,本市主要报纸的社会版是一个醒目的黑体字大标题《海叔叔、红阿姨,你们在哪里》,副标题是:“感动本市十佳人物吕小娟洒泪寻找爱心志愿者”。
4
上午小娟到了慈善理事会,和王大姐一起去参加一个助学的活动,车子开出不久,电话铃声响起,她拿起手机一看,是党医生打来的,接通电话,问有什么事,党医生说有一个事要找她,必须当面谈,约好了下午在慈善理事会见面。
放下电话,心里思忖:党医生有什么事?以前从来不会这样,他也是大忙人,除了预先约好的见面,很少打电话过来的,如果打电话,一般是需要什么帮助,直接电话就可以说清楚,认识快两年,这样正式要约见还是第一次。但是想想也许有什么比较大的困难需要帮助?想来想去就不去想了,反正下午要见面的。
下午三点钟,党医生按时来到她的办公室。坐下后,接过小娟斟好的热茶啜了一口,放下茶杯,隔着茶杯氤氲升起的水汽,小娟望着他欲言又止的神情,急切地说:“党医生,有什么事尽管说呀,没有关系的。”
党医生下定了决心,缓缓地跟她说:“昨天参加了感动本市十佳人物晚会,看到你的发言,深受感动。今天早上,读到了报纸对你的采访,知道你想要找海叔叔红阿姨的迫切心情,我心里的压力也很大……”小娟打断他的话:“难道你认识我的海叔叔红阿姨?”
“何止认识,他们俩是我的好朋友,他们的事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不说,你就永远不会知道了,但是我曾经答应过他们要保守这个秘密的……”
小娟已经泪如雨下,她哭泣着说:“党医生,你一定要告诉我,我奶奶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找到他们,他们是我的恩人呀!你知道我牵肠挂肚了多久吗?整整十年啦,一点音讯都没有,直到结婚时那个花篮……”
“那个花篮是我送的。”党医生口中说出这个让小娟震惊的事情。
党医生缓缓地说出了这个故事。海叔叔和红阿姨是他的朋友,他们夫妻俩也是血友病患者,因为是病友,在求医的过程中相识,继而结成夫妻,夫妻俩相互扶持,共同抵抗病魔。他们认识党医生也是因为这个病,跟党医生成了莫逆之交。
他们告诉党医生,由于那一场车祸,小娟失去了父母,几年后他们偶然听说这件事,找到了小娟的家庭,知道她的困难,就决心帮助小娟的成长。正好有一个爱心组织要去小娟的村庄扶贫帮困,他们就加入了这个志愿者团体,来到小娟的村庄。从那开始,一直帮助小娟和她的奶奶,直到她的高中时期。
小娟高中时生了一场大病,需要一笔巨款。那时红阿姨已经先走了,海叔叔正好也因为自己病情加重,需要一笔巨额医疗费,变卖了自己的房子。听说小娟的病情,他毫不犹豫地把卖房子得到的钱大部分支持了小娟,自己只留下很小一部分,而且还要支付住房的租金。小娟考上大学后,他也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托付了党医生,把剩余的资金托给党医生,一直资助小娟读到大学毕业。
他们最后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小娟结婚时一定要替他们送一个花篮,给小娟及未来的夫婿以最美好的祝福!“所以我一直关注你的情况,虽然你不认识我,我已经关注了你十多年,你结婚那天,我专门订了个花篮请人送过去,而且怕你查到我,专门借一家杂货店的电话打给花店。”党医生眼中也闪着泪花:“其实你结婚那天我也在婚礼现场,看到你脱了婚纱追出去,也看到你幸福的时刻。婚礼结束后,我到两个人的墓前,把你的幸福告诉了他们,也算完成了他们的嘱托……”
“党叔叔……”小娟扑过去抱着党医生,已经泣不成声了。
天下着小雨。党医生、伯慈和小娟给海叔叔和红阿姨的墓献了花篮,小娟哭着扑到墓碑前,磕了三个头,然后坐在墓台上默默地啜泣,伯慈给她撑着伞。党医生先走了,伯慈扶起她,在在丝丝小雨中,两人紧靠着慢慢走着。
伯慈轻轻地说:“原来那个场车祸是他们造成的,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们的帮助一辈子都不应该忘记,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场心灵上的救赎……”
小娟认真地说:“伯慈哥,话不能这么说,那场车祸我爸妈是全责,即使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对我付出的爱也远远超过车祸应该得到的赔偿的。”
伯慈频频点头:“小娟,你说得太对了,这就是我最爱你的地方,你不仅美丽而且善良,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我爱你!”小娟也转过头:“伯慈哥,我爱你!”
两个人拥抱在一起,伯慈干脆扔掉雨伞,两人在小雨中紧紧拥抱在一起,嘴唇贴着嘴唇,心儿贴着心,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交融在一起了……
尾声
一年多后,小娟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伯慈给她起了个名字“小红”。一男一女正是个“好”字,伯慈的父母高兴极了。
血友之家的病友群要开一个线下交流会,这种交流会常常会邀请小娟参加,只要有空,她都会尽量争取参加,因为这种会常常是交流疾病的治疗经验,需要采取什么医疗方法、找什么医院和医生,大家交流治疗和养生的经历,很有实际意义。这次正好伯慈也有空,也一起参加了。
交流会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进行,大约有二三十个人参加。小娟和伯慈进去时会已经开始交流了,他们在后面找了位置坐下来后,小娟意外的发现投影屏幕上是海叔叔和红阿姨的照片,写着“陈志海、万山红追思会”。
台上正好一位五十多岁的病友在交流。会议的主持人悄悄地对他们两人说:“陈志海和万山红夫妻是我们这个群的开创者,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今天是他们去世十周年,开这个追思会感念他们的往事……”
小娟把注意力转到台上病友的发言,那个中年病友正含眼泪在说:“二十七年前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晚上,陈志海和万山红正在我们县里参加一个活动,我突然大出血,生命垂危,是他们两个冒雨找车从高速公路把我送到医院抢救,抢救了我一条生命,否则我就早已经走了,现在斯人已逝,我们却活着……”
小娟突然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站起来问道:“是在什么地方呢?”因为他讲的时间正好是爸妈出车祸的时间,被她联想起来了。台上病友说了一个地点,正是她的老家。她又接着问:“你们在高速公路的匝道上撞到人了吗?”
另一位莫约60岁的老人接过话头:“我也是病友,当时陈志海叫的是我的车,我开的,陈志海和万山红只是帮助照顾病友。当时正下着雨,又是晚上,视线很差,过匝道时我们车上并没有感到撞到什么东西,只是后来回到家里,才发现保险杠稍有点变形,认为是撞到了什么动物,并没太在意。”
小娟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啊……这就是我的海叔叔、红阿姨呀……”伯慈含着泪水,紧紧地抱住了妻子,众人皆泪如雨下……
一切都明白了,爸妈的去世并不是海叔叔出的车祸,他们并不是为了救赎,只是为了一份爱心。即使是为了救赎,也是一种伟大的救赎,人世间,只有爱是最伟大的。
秋天到了,满山的红叶,非常美丽,一阵阵秋风吹来,非常凉爽,让人心旷神怡,伯慈和小娟带了小海,抱着小红,一起来到墓地,他们在墓碑前献了花。
小娟把小红交给伯慈,跪下向墓碑磕了三个头,默默地说道:“海叔叔、红阿姨,祝你们在天国安好!我们一家四口人都来了,让你看看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庭,你给我的爱,我们将把它传递下去,我们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永远不会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