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目标、人与人的关系——《当下的力量》
文/段晓艾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第一遍读的时候,我真的读不懂,不知所云,但是因为是读书小组一起读,我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的难读,所以,读完之后我没有了立刻写读书笔记。
也许是形成了惯性,看完一本书都要写读书笔记,所以,我查漏补缺,发现这本书还没有写,于是把这本书又拿出来翻一遍,这次算是第二次读了,稍微找到些感觉。
如何进入当下?
是这个问题我读这本书最先想到的问题,既然“当下”是这本书的核心,那“当下”到底是什么,又如何进入“当下”。
“当下”是什么?
用2个对比的词语来解释,就是,就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
“当下”是什么很好理解,但是如何进入“当下”却很难做到。书中给我们指引:
无论你身处何地,沉默是进入当下时刻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
当你深深地扎根于你的体内,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时,你会很容易地进入当下时刻。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你很难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联结时,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
“当下”在沉默里,在身体里,在呼吸里。
进入“当下”,不是知道了进入的方式就可以进入的,它需要练习,需要练习对身体的关注,需要呼吸的练习。
我们习惯了关注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头脑,关注外在,已经不知道如何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了,所以进入“当下”对于很多人来说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
选择当下意味着放弃目标吗?
当我们在反复谈论“当下”的时候,似乎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关注过去,也不要关注未来。
不关注未来,就是不要去想我们自己的目标,就是放弃目标,活的没有方向,碌碌无为的意思吗?
原来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看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认识。
书中以旅行为例:
当你旅行的时候,知道你要去哪里或者至少知道大致的方向,当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别忘了:关于你旅行的唯一真实的事情就是你在当下时刻所走的那一步。这才是一切。 ��
去一个地方旅行,你是到了目的地就ok了,还是去欣赏风景,放松心情。
旅行尚且如此,那我们的人生旅程更加如此。如果因为一个目标,而放弃了对过程的体会,岂不是本末倒置。
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对本体的感受的替代品。
和自己、爱人、他人的关系
我们常会因为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生气、愤怒,也会因为爱人的无意识行为而不断评判,控诉着那些让我们不满意的地方。
而这些常常是我们痛苦的来源。
要拜托“痛苦”,或者说要和“痛苦”和平相处,就要隆重推出一个词语“臣服”,这里的“臣服”不是卑躬屈膝,不是任人宰割,不是没有主见,不是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不带任何情绪的去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是不抗拒和高度的警惕。
通过臣服,你与别人的关系将会得到巨大的改变。
和他人关系最为重要的一种关系就是和我们爱人的关系,因为通过找到甜蜜的另一半,让我们得到圆满。
但是,当我们找到另一半后,我们却常常会因为伴侣无意识的行为,而生出各种批判,生出想要改变对方的念头。
于是,美丽的爱情,成了可怕的坟墓。亲密关系,成了仇人关系。
真正的爱,是要:
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你的感受,学会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伴侣说话。
如何才能跳出评判、防御的无意识行为,如何能够觉察到我们进入了无意识的状态,最简单的一步就是
学会成为你的思维和情绪的观察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