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巧教育简书•教育教学及学术论文精选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用研究的态度对待问题学生

2016-03-27  本文已影响242人  熬至滴水成珠

场景一:

“老师,你快去看看吧,西西把别人的水弄撒了,他还大哭大闹”,“他一直在哭,大声喊,还想打架,我们几个人拉都拉不住”,“老师,我上去劝他,他还朝我头上打了一下”,学生一窝蜂的跑进办公室,你一言我一语、群情激动的告诉我事情经过……

场景二:

“老师,西西在体育课上插队了,老师不让,他就大哭大闹,体育老师让你过去”……

场景三:

“西西没有笔就去拿别人的笔,别人不让他拿,他就开始闹了。学生们在考试,他一直哭,大家也写不成,你把他领走吧!”……

作为班主任的我记不清处理过有多少次类似的事了。开始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批评西西一顿,但是过一段时间发现这样的场景还会时常上演;我改变策略,同他温和的讲道理,他依然如故;我把他的家长请过来一起教育,他会好上一段时间,但是渐渐地还是没有多大效果……但是,不任性的西西却是一个很上进的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作业按时完成,成绩一直很好,平时和同学相处得也很愉快。他的本性不坏,这种任性的的行为应该是和早期经验和家庭教育有关,和他的家长沟通后发现果然如此。西西从小是由老人带大的,只要他一哭,老人就满足他的各种要求,而西西的妈妈比较严厉,孩子一犯错就用打来解决问题,于是越打越哭,越哭越打。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生活在溺爱和严厉的夹缝之中,极易形成逃避和畏惧的心理,可怜的西西就是这样。

遇到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就在我束手无策时,很幸运的看到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这本书从教师“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引领我们找出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去有针对性的解决。正如王老师所说:“教育问题学生之所以不够奏效,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耐心的把真正的问题搞清楚,所以,也就谈不上对症下药。如果我们能认真读一下这本书,也许会帮助我们在找准问学生的病因的同时,也找到治病的药方”。

我们一般是用“看到现象——直接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这种有“管理”无“研究”的思路来处理问题,殊不知,问题没有研究无所谓对策,无所谓对策就无所谓解决,这样的结果只是无用功。王老师则告诉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用先“诊断”,再“治疗”的研究态度来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真正的教育智慧。

诊断

王老师将问题学生分为五类,分别是行为习惯性、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

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毛病体现在行为习惯上,突出特点是屡教不改,给人最直观感受是:赖。

厌学型问题生突出表现在厌倦学习,给人最直观感受是:怠懈怠。

心理型问题生的行为表现在个性方面,言行大大偏离正轨,给人最直观感受:怪。西西就属于这类学生。

品德性问题生的行为表现在品德方面,总是冒坏水,价值观和人生观明显偏离正轨,给人最直观感受:坏。

“好学生”问题生平时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可是会突然出状况,而且一出就是大事,给人最直接感受:骇。

治疗

王老师认为教育不同类型的学生,态度和方法要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教育行为习惯问题性时,教师应该像个耐心的长辈,选择一两个重点问题着力纠正,以鼓励为主,并帮助家长找到家庭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教育厌学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科研人员、学习问题专家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给基础差的学生有针对性补课,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教育品德性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足智多谋的战士;教育“好学生”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高明的侦探。

根据王老师的思路,对待像西西这样的心理型问题生,教师应该像个心理医生。首先要减少周围学生对他的歧视。刚开始时,学生一看到西西大哭大闹就是会嚷嚷着“西西发疯了”,经过教育,他们现在不再大惊小怪,如果是在课堂上,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像没看到一样。其次老师要少干涉他,不要求他和别人一样,可以让步和妥协,尽量不激怒他,这一点,我们所有任课老师都达成了共识。如果事情已经开始了,要先阻止他的任性行为,对待哭闹“冷处理”,等他闹完了再指导教育。再次改变和他沟通的方式,由“堵”变“疏”。我每天同西西谈话,先尽量多的说说他的优点,再提出点儿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希望他能和同学要友好相处,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有问题要及时告诉老师,不能一意孤行;如果犯错了只要以后改正就行,哭闹只会错上加错。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同西西家长做好沟通,告诫她不能再粗暴对待孩子,一味的打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目前已经收到效果,西西出现任性行为的频率越来越少。

策略

王老师认为教育问题学生的上策是把他们晾在一边,全力以赴带领全班同学前进,不去刻意关注问题学生。这种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中策是进行个案诊疗: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不急于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和态度挂帅,用行动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去全面了解学生,然后进行多种假设,初步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质疑,最后采用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下策是维持现有局面,稳住班级成员,做一些妥协和让步,不和问题生撕破脸。

我认为这样划分上中下有笼统割裂之感。在日常工作中,老师一般是多管齐下,即要带领全体学生前进,还要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案诊疗,更要维持住现有局面。

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是一本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这本书与其说是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如说是解决教育者的理念问题和思路问题。问题学生是“病人”,要给病人看病,前提是医生要合格,要有专业技术。愿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医生”——用研究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学生,以冷静着实的态度、因材施教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的科学和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