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接上)
17 . 家庭教育的目标
陆传文 : 您在家庭教育中的目标是什么?
皇甫军伟 : 回到那几句最简单的话里去谋求这个问题的答案。第一,我是希望每一个家庭的水都适合孩子内心的这条鱼,鱼的品种不一样,养鱼的水的品质也不一样。第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希望家庭教育的土壤,父母的教育状态,更适合孩子个性的发展。第三,我们教育者内心的情怀和境界,能把孩子的心养活了。这是我的目标。这里面需要做孩子的事不多,需要我们自身去修正和改善的东西很多,这是终极目标。但是怎么走向这个目标,我觉得通过心性的修炼,而不是对知识的传输和理念的理解。
陆传文 : 心性又是什么?心性应该怎么传输?
皇甫军伟 : 心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根,心不动的时候叫性,心动为情,心不动的时候表现出来本性的东西,比如你饿了要吃东西,你眨眼睛,这不需要动心,这就是性。但是你的眼睛鼻子耳朵哪一块最灵敏呢?那就要发展你这一块的东西,这就是性,心动为情。
陆传文 : 这个性是不是本质本体的东西?
皇甫军伟 : 通俗地讲,是天赋。你生下来就带着的,属于你的独特的东西。
陆传文 : 西方人叫遗传,东方人叫自性。
皇甫军伟 : 也是佛教文化里讲的明心见性。我的心是明的,你在我跟前一坐,你哪一块最亮,我就能感觉到。所以心性的修炼,就是要达到这种状态。我们上课也好,理解理念也好,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方法也好,目的不是讲课,不是建一个组织,而是通过自我心性的修炼、自我的涵养和修养,达到自我的解脱,接近优质的水源和土壤,我们课堂的所有的内容都是台阶,课堂不是目的,是台阶,这个台阶累了的时候可以歇会儿,但这个地方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的是感化、感悟、润物无声般地滋养内在的东西,达到这样一种教育的内在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