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暮潇潇诗文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90.核心竞争力就是让别人干瞪眼的能力(读书笔记)

2018-07-13  本文已影响222人  161f09651b9e

在《东吴相对论。快乐的日本制造(上)》这一期节目里,关于核心竞争力,吴伯凡说的很有趣:

  本来这个词译成“核心竞争力”就不大对,应该译为“核心能力”。什么叫核心能力呢?上次我在杭州碰到了丁磊了,跟他说起了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之类的话题。他问我:“什么叫核心竞争力?”我说:“核心竞争力恐怕就是让别人干瞪眼的能力。”什么叫干瞪眼的能力?就是我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你,你还是学不会。王羲之的字放在那儿,我们大家可以照着学。这没有什么秘密吧?但是你就是写不出来,这种你完全模仿不来的,或者说你想模仿的,非一日之功的能力,就叫核心能力,而你拥有了这种能力就是具备核心竞争力。

  学都没法学,当然更没有办法教了,你只有“干瞪眼”的份儿。或许有些教育者会觉得吴先生的这种说法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吧。我觉得,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老师教的,那并不是自尊心,而是虚荣心。事实上,真正的成功人士,其核心竞争力都不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这并不是说学校没有用,也不是说学校面对学生,只要“干瞪眼”就行了。学校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学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中起到某种打基础和促进的作用,起码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有决定性的意义。能力是无法传授的,但是可以培育,作为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家长),懂得这个道理太重要了。很多人误把“传授”当成了“培养”,误把“模仿”当成了全部的“学习”,这么做不但难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能毁坏孩子刚萌芽的核心能力。模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成为未来能力的起点和助力,也有可能成为未来核心能力的扼杀者,因为核心能力本质上恰恰是无法模仿的东西。显然,想用模仿的手段早就无法模仿的能力,这在逻辑上就说不通。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多半是模仿,因此,教育者一定不要忘记,模仿只在事情的开头有比较正面的作用,越往后,它的负面作用越大。

读后感:真正优秀的人才的成长一定是有自身的特质的,其实很多时候这种特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将来奋斗的方向和能够达成的高度。但是往往很多人却并没有完全能够发挥自己的特质和潜能,原因何在呢?

多半就是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外在的影响,没有能帮助这些人顺利的成长,有的时候甚至是被扼杀了,或者是被荒废掉了。还是联想起在《天骄之殇》这本书里面讲到了我们那一批所谓的神童班,少年科大班,虽然确实是根据了这些孩子的天赋来培养,但是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功利性过强,也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因素。结果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有的甚至被耽误了。

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如果只是纯粹的灌输式的学习,肯定是无益于孩子的自身的成长的。我们的教育的目的需要重新定位,人才也许还真不是培养的出来的,而是真是自身成长起来的,我们的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帮助他们成长,做好一定的基础的培育工作,给予充足的水分,阳光,养料等,至于孩子们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多半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还有学习能力的强度。

虽然我们的应试教育中的试题可能难度并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验孩子的对应一些能力,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在于其中的重复性的知识是比较多的,而且有很强的偏向性。开放性的问题是较少的,这种教育模式当然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无益的,也很难培养出核心竞争力。所以,就会出现我们的学生在基础学科应试能力上确实很强,但是一旦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更多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还有创新能力的时候就不行了。也就是像文中所提及的,孩子们很多时候就是在依葫芦画瓢,主要是靠模仿来过日子,能够解放和扩宽自己的思维的时间是不多的,因为我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应试上面了。

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只是去模仿别人,那么很多技能和成就是不能被传承和提升的。所以,我们的家长们还是需要警惕这种学校教育模式会对孩子的特长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我们可以做的是,除了满足基本的学校教育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去研究和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养成核心竞争力,因为,也许孩子将来的成就很大成就就是依赖于他的这种竞争力。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敲门砖而已,如果读书,上学把书读“死”了,把思维搞得僵死化了,把特质给磨灭了,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