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暮省(2)
学期已经过半,孩子们的暮省也还在继续......
写到最后能坚持下来的还有十几个左右,一半的孩子还在坚持写暮省,这股毅力和坚持我也很难做到,我曾郑重许诺自己每周写一篇文章,可是我经常忘记,直到此刻敲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隔了大半个月了。有时候也不是没有时间,只是不想写,同理到孩子身上,那些放弃了的孩子是否也是不想写了,抑或是没内容可写呢?
我想也许都有可能吧。换个角度想想,有时候自己都很难坚持做到的,却一定要求孩子去做到,实属难为人,但是抱着“我是为你好”的出发点又想着孩子能坚持下去,也许应该是我先带头坚持下去再说,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有段时间孩子的暮省里都在写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大事小事,好的坏的都在记录,当然都是同学做的坏事多。每次批阅的时候,真是火冒三丈,忍不住就想把这些“罪魁祸首”揪出来狠狠批一顿。有时候我就会单独找这些同学询问,了解事情。没想到这些被问询的同学反而把错怪到了写的同学身上,而写的同学又怕被报复,不敢再写或说实话,班级里的氛围就变得乱糟糟。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个“灭火器”,哪里有“险情”,我就往哪里扑,而我却对这样的事情厌烦透了,心里无数次地抱怨不想再当班主任了,成天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真的是受够了,心情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我们每天忙于处理学生的事情,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那谁来关心我们教师呢?我们也会生气,也会难过,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调解,谁来帮助我们呢?似乎没有人关注到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后来,我就让孩子转移话题,不要只局限于同学做的事情,而是要聚焦到自己身上,可以写写自己当天的上课状态;反思自己的听课习惯;聊聊自己碰到的问题和困惑......很多,都可以记录,有时候一味地盯着同学的错,恰恰就是自身错误的投射,只有关注到自己,反省自己,才会知道自己哪里还有不足,要不断去改进。
当孩子转移目光写自己时,反而更让我走近他们,听到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平时不会说的话他们会在本子上写下来;做了错事也会在本子里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六年级的学生,选择用文字的方式去沟通,反而显得更柔和,也更有力量。
每天中午这二十分钟的批阅,已经形成了我的习惯,一开始觉得是负担,现在却让我感觉这是在构建一种我和学生共成长的方式,我想我其实应该也要做每天的“暮省”,来反思自己,也许我可能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丝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