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绍春—凌云秒笔见风骨
情化春雨笔含诗,风神高古润华滋。
凌云妙笔见风骨,世态沧海路人痴。
—题记
艺术家都很高傲,这是这个群体给外界的整体印象。
原先我也认为,像贾绍春这样的大家,应该很难接触。但我错了。谦逊有礼,提携后辈,恭敬有加,平易近人,这是贾绍春给人最大的感受。放眼当今中国,书法写的好者有之,但书品人品二者皆佳者,甚是罕见。
从临摹颜真卿的精致,到学习赵孟頫的真实,从米芾的坚韧,到文征明的飘逸,从集众家之所长,到自己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将各大家优点于一身,且自成一绝。繁而有序、顾盼生姿,奇趣迭出,为当代书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按照书法圈内的辈份,贾绍春是我十足的长辈,但先生容忍,从不拘累这些小节。先生常说:尊重不在嘴上,而在心里。与晚辈相交,宛如平辈,如此平易近人,总让人不自觉便有亲切之感。贾绍春年近花甲,却依然笔耕不辍。有幸识得教诲,深以为然。每次去贾绍春的书画工作室励耕堂学习拜访,总有一种不敢高声言语之感。看着一副一副刚猛有力的书法作品,顿生敬意。
贾绍春拥有一张典型的,看上去充满了故事与风情的青衣的脸,但他却在一片赞美声中早早的认清了自己。他微微挺直的脊背,带着一种并不脱离市井人生的精致感。这种许久未见的精致感,直击灵魂,让人心驰神往。与之相交,如饮甘怡。
老一辈书画人的风骨,在贾绍春的身上,可见一斑,与那些功利心极其强烈的书画投机者相比,高下立判。
贾绍春如此告诫年轻的书法从业者:书法是个苦差事,我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也是静不下心来,就强迫自己去写,刚开始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经过一段期间之后,慢慢的发现,自己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些许的成就激励和鼓舞着自己继续不断的付出,不断的努力。简而言之就是,在目标认定后,困难是命运的铺排。对准目标,不理闲言。学画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炼。这就是书画艺术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写书法绘画的过程,他还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比如线条,留白,尺寸,比例,大小,这些元素很小,所以你必须得静下心来,细心认真地去一点一点学习,慢慢进步。书画艺术,容不得急功近利,要不得心浮气躁。你会发现,凡事那些学有所成的书画大家,都是心平气和,气定神闲的。这有点儿类似于拿手术刀做手术的医生和武侠小说里面的武林高手。这都是几十年的功力,练出来的。所有人的成功,都是长年累月的辛苦积累,这世上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啊。年轻人切勿急功近利,要学会让自己慢下来。傅青主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书法如此,人生亦然。学书法,是一种哲学理念,通过一样技艺,功夫修炼自我,约束身心,培养情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由衷的本意。我还是希望年轻人能够沉得下气,真的沉下去了,才有可能上来。人生百味,离合悲欢,苦笑泪水,都是其中的经历。不要总抱怨人生很累,现实中又有谁活得顺风顺水。某一天,当你回头看看那些经历过的人和事,会发现当时再大的事,现在看来似乎也不过如此。要相信,所有的难过,难是难,总会过,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在内心深处,我们都知道生活并不完美,但我们有力量活下去,且活的很好。
关于书法艺术最核心地方,贾绍春更有一番见解:在书法领域,线条就是魂,是精髓,也是支柱。没有了线条,就没有这些,那美感也就无从谈起。书法艺术归根结底是线条的艺术,他需要安静的用心去写。色彩强烈,线条硬朗。这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用心去聆听,将现实世界融入到自己的书画作品当中。艺术家,要对大自然心生敬畏之心。我写的字,实际上不是我用手写,更多的是我用心向字,表达我的崇敬之意。
书法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有自己的好坏标准,它不愿意去迎合谁,也不愿意配合谁。或许,这也正是人们喜欢书法的原因,它替我们对抗着世界,不泯然于世故,永远傲然独立,永远洁身自好。
书法艺术,自带的有一种贵族气。极文雅,又极世俗,极古典又极现代,极自卑又极骄傲,极粗狂又极细腻,种种矛盾迷人的柔和在书法艺术身上。
谈及书画艺术的作用或者社会功能,贾绍春说道:通过书法作品,将人类心中对真实与虚幻,自由与生存意义等的思考置于强光之下,一次次经受着赤裸而残酷的拷问。关于好作品,这个就牵涉到一个艺术本质的问题,艺术作品到底应不应该市场化。我认为应该。因为艺术家也是人,他也要解决基本的物质需求。我可以接受艺术作品商业化,但我反对产业化。因为艺术作品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它必须具备唯一性,同一个艺术家,写同一件作品,肯定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可一旦艺术作品产业化了,那这就没有了意义和收藏价值。你想象一下,假如机器人生产的书法,有可能写的比我还好,但它是没有感情的,没有灵魂的。我相信,没人会愿意收藏那些东西。我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书法中,能看到一种侠义精神。那是一种大道,大德,大智慧,里面有儒家的思想。
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比如唐伯虎,他的书法为什么总是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吸引力,为什么画面总是像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故事,或隐藏着一些人生箴言?这,就是哲学思想的泉水涌出来了,你挂在墙上也好,你翻着书法册子也好,总会引起你的一种安静与思考,一种淡淡的清幽与共鸣,这不是技法派可以胜任的。
对于艺术的传承,贾绍春认为:艺术需要继承传统,更需要创新,无论是手段还是方法。艺术需要借鉴他人的东西,比如书写格式,手法,但又不能拘泥一格。传统书法是文明的载体,是艺术传承的媒介。他可以创新,但一定要尊重传统,对于市场上流行的那些所谓“吼书”,“射书”这些书画乱象,我接受不了,我觉得这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
贾绍春家学渊源,道德文章,书法艺术均为我等后辈学习之楷模。晚生笔力尚浅,功力有限,难以展现先生实力之万一。甚觉愧疚,深感不安。以后定当加倍努力,刻苦钻研,向前辈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