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票房国内爆发的背后

提前北美两日在内地公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零点票房达到1.89亿,首日更是轻松突破5亿大关,高票价、超长片并没有阻碍漫威死忠的热情。截止27号上映第四天票房将近破20亿关。

据媒体报道:在《复联4》的全球票房中,中国观众的奉献不可估量。25日,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总票房达到3.5亿美元时,内地票房贡献了大约1.55亿美元。’而好莱坞网站上,也隆重地推荐了《复联4》的全球票房。上映首日,《复联4》全球获得了1.69亿美元票房,而中国就贡献了超过1亿美元。
《复联4》已经体现出较强的粉丝粘性了,但是第二天上座率就有很明显的下滑,很多粉丝特别害怕剧透,导致第一天死忠较为疯狂的刷单效果。
相比门槛更低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影片,《复联4》毫无疑问是具备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大部分媒体人和电影人其实都算复联的粉丝,处于各种原因,大家都对复联系列影片具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也是复联4持续高温效应的基础。
复联四的高温效应,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这部片子拍摄历程十分艰辛,被多名大牌明星拒绝,投资人撤资,可谓九死一生,上映终于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好评和媒体的点赞,被美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然而,美国观众却不怎么买账。《流浪地球》登陆北美后,在很少的影院里播放,那些选择看《流浪地球》的观众几乎是华人。


两种票房高温效应的不同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又该有那些觉醒?
首先,我们会看到一种现象,粉丝效应。复联4就是依靠超强ip形成的粉丝粘性,一举冲天,火爆异常,很容易得出结论,谁拥有多少粉丝流量,谁就拥有多大影响力度。反观我们,很少打造出长久持续超强ip,也是我们需要跟进和超越的地方。未来必是超级个体的时代,不懂得打造个人品牌,就会是一个不得不漫过去的一个坎。
再次,我们会觉察到一种群体文化属性的差异。西方文化骨子里残留自我优越的属性的排斥,很难自主触摸外部文化的优秀。但是好的东西,上乘的艺术,无论谁承认不承认,认同不认同,都掩盖不住美得光泽。
最后如果你想要更深入了解品牌啊,爆点变现,群体啥的,你不得不去研究关注下社群。关于这方面推荐社群空间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