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每天进步一点点

压力的真面目

2020-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圣塞巴斯蒂安

听到压力这个词,可能你会想到一些重大考验,比如考试,特别重的工作任务,或者房价很高,孩子升学等等,觉得压力很大,恨不得大手一挥,它们都通通消散。

在一般人看来,压力是个出了状况、出了问题的事,是个坏事,需要被消灭掉。这么想其实是把压力标签化,简单化了。

一定程度的压力,对人来说是个好东西,没有压力,会对生存发展更不利。

压力是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首先明确一点,压力其实无处不在。压力在人类进化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警报、动员和行动来描述。

压力反应的生理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是一个压力点,一个压力事件,比如一个挫折,一场失败,有时却是一个很重大的任务或者机会,比如拿到一个高薪工作的机会、一次重要的升职,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投资等等。

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对此非常敏感,这是个在大脑中主管产生识别调整情感、生存本能、生存反应、影响记忆和学习。遇到压力时,杏仁体就会分泌皮质醇。

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抑制免疫的作用,然后你的身体就会有很大的反应和行动。

人的内在表现是这样,外在表现是什么样的呢?发展心理学很早就认识到对于压力,焦虑,对于压力性的事件,人的本能反应是一打、二逃。这跟你的对手等级有关,也是你的生存需求。

但是现在科学对于压力的反应有了进一步的新认识,发现除了打跟逃之外,人其实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就是“三傻、四睡”。要么是吓傻了、吓蒙了,要么就闷上心头瞌睡多。

也就是受到压力荷尔蒙的影响,当事人的第一反应还会有惊呆了,或者停机了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压力使人对外界产生的时时刻刻的反应。

你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所有的,处理人际、学习技能、完成工作、甚至是享受生活,我们任何的追求都是压力事件。

所有这些,都是生存发展对我们的要求,都会有压力,不过程度不同。

我们对这些要求,都是先有反应后有行动,这是对压力的应对机制。

任何生活、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要求都是某种压力,都会触发生理、心理上的反应,以促使我们行动,对应、处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二、管好压力,激发动力

中国有句俗话叫“把压力转变为动力”,学校老师、单位领导、新闻联播都可喜欢用这样的字眼。听得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但是从心理层面来看,这还不是一句心灵鸡汤。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叶杜二氏法则”(Yerkes Dodson law),和其他理论法则一样,由Yerkes和Dodson发现并提出。

他们发现,开头的时候,压力越小,人的动力也就越小,也就是说,如果工作非常简单,没什么挑战也没什么成果的话,我们时常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作为。

而压力增加,我们的动力也会跟着提升,压力越大,积极性和业绩也会越大。

这并不是无限的线性关系,这是一个抛物线形状的曲线,会有一个最合适的顶点,在那之后,压力越大就变成了超负荷,最终的结果就变成了大脑关机回避,破罐子破摔。后来这条理论在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界用的很广泛。

所以一个人高水平的压力管理,是你有能力调整、管理、控制自己的压力,并把所产生的动力和能量最大化,帮助自己达成更高的人生目标。

三、四种能力,有效管理压力

能力一:自我观察能力
自己对自己要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注意到自己的状态、变化、情绪、工作状态起伏,对自己要有最起码的了解——什么样的挑战让自己振奋,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无法应付,这是压力管理的第一要素

能力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你的能力,你的抱负是大是小,都必须能动手做事。如果眼高手低,挑肥拣瘦,或者没有好奇心,不能沉下心来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学习技能,你无法避免的压力山大。

能力三:向外求助的能力
压力过大也知道如何表达,并且知道该怎么求援,是压力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不管是因为自尊的关系,还是自信心的关系,很多人无法求援,让压力持续恶化。

周围的人没人会看相,不会读心术,压力之下如何沟通交流,跟你平时汇报成绩,争取项目,圈钱、拉人时如何沟通、交流,一样是技术活。

能力四:转移注意力和平衡生活的能力
一个基本良好的生活,有可以帮助你平衡的东西。在家庭之外有工作,在工作之外有家庭,缺一不可

朋友、爱好、体育、旅行、烹饪,无论这个爱好是什么,有东西,能够帮助你平衡是压力管理很重要的部分。

总结

想做好压力管理,你得认识压力的真面目。

压力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无处不在,但并非绝对的坏事,它能帮助我们适应环境,给我们报警,促使我们行动,达到我们的目标。

管理压力需要你认清自己,关注自己,积极行动,向外求助,在超负荷运转的时候,用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平衡压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