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律斯咕帕每天写1000字文学与美食

民以食为天  飞花令5

2017-04-13  本文已影响24人  肯定没吃饱

民以食为天 识食物者为俊杰

民以食为天,食物于我们除了充饥外,还有调节情绪、滋润生活等功效。战斗民族习惯咬着白面包倒着伏特加,法菜注重休养优雅,根本无法填饱肚子,美式快餐享誉全球却也只能管饱,我大中华的菜谱,就是以美食享誉全球……

食物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不会做菜,所以也就只能讲几个与食物有关的小事,充作谈资。

1、

小时候,大家最期待的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不得不说,在吃上,我们大中华的五千年文化真是做到了极致,各类美食层出不穷。

大个儿的河蟹、鲜活的醉虾、炸的酥脆的鸡腿子、奶白色的浓稠鱼汤……满满的都是童年的美好回忆。记得有一年过年,外婆家做的丰盛的年夜饭,因为实在是太好吃的缘故,大家纷纷你争我抢,互不相让。作为战斗的主力军,年轻力壮的舅舅就一口气抓走了好几只老大的螃蟹(我盯了半天还是输在手臂的长度上),吃干抹净后还灌了自己一堆的啤酒。吃了也就吃了,但是这货最后还是因为反胃把肚子里的美食全都吐了个一干二净,让我当时后悔万分,“早知道他要吐,就一定要把东西抢下来。抢不下来,就算鼓动其他人抢了吃也是好的。就算大家都不吃,留着晚点当个点心也不错啊……”反正这事算是童年阴影之一了,我也不知道这事儿为啥能记得这么久,不过现在想来,大概就是对不能吃上嘴的美食的怨念所致吧。

我们大中华美食文化千千万,前有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鲁菜八大菜系,后又有各类民间衍生小吃让人馋到不能自控。我现在就住在杭州,杭帮菜就是这边菜谱常驻名菜,同宁波菜、绍兴菜共同构成传统浙菜菜系。这类源自与南宋文化的美味,包含了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宋嫂鱼羹、笋干老鸭煲、八宝豆腐等等,算是杭州对外的招牌名菜,在去年杭州峰会上可是大展拳脚。清汤鱼圆是我中意的杭帮菜之一,上次西博会的时候还看到楼外楼的大厨现场表演做鱼圆:只见王大厨取肉质厚实、鲜度较高的鱼肉搅拌成鱼肉泥,然后挤团抛入水中,待鱼圆浮上水面后捞出即可食用。我也有幸排在在大爷大妈中间抢到了一份白白胖胖的(一颗)鱼圆品尝,排队的辛苦混杂着鱼圆的鲜美,马上就把我圈粉了。

喜欢美食的心情任谁都能理解。

2、

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就是传递咨询最流畅的平台。做微信公众号的,一旦遇到素材不到位、或是编无可编的时候,只要找到几张美食图片,再添上点做菜方式,也能赚取不少的点击率。微博上,美食类、做菜类的账号也是层出不穷。就算不冲会员、只是个普通个人微博,平常都没有多少的阅读量,只要你放弃爆照、心情这些大家都不感兴趣的无料写法,放上些自己做菜的样式流程,也是能获得不少的点赞(亲测有效)。

在微博上能看到的,除了关于美食的信息之外,就是关于大家如何沉溺于美食不可自拔的样子了。之前看过一条评论博,上面的原博中提到,虫子是大家都讨厌的东西,入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XX的母亲是护林类的工作人员,然后在一天被安利过油炸蝉宝宝后,就开始在这条道上一抹黑找不着回来的路了。又提,这片林的虫子都快被吃成珍稀物种了。

然后就能见到一堆的网友在下边评论晒图,纷纷都说了说自己爱上猎奇食谱不归路的简史,说真的,蝉宝宝可以理解,把家里的小强都抓起来炸,做出来的菜还取了个“油炸飞廉”这么直爽名字的菜,可见广大食客对它爱的深沉(有机会尝试下吧)。

鲁迅曾经说过,吃螃蟹的人有,那也可能有人吃过蜘蛛。我大中华的吃货文化就是那么博大精深,会吃螃蟹和人比比皆是。

有的新闻也能引出大批吃货。比如前阵子的美国水坝澳洲龙虾泛滥、处理经费吃紧事件,底下有人评论:怕啥,空投100中国人分分钟给你吃成濒危物种;还有评论曾约:如果在全国散步恐怖分子滋阴补阳的消息,不出半年就能强力打击恐怖活动。

还有的人在微博上开过呛,说国土一分都不能少,谁知道上面能长出什么好吃的?引起了众多网友强烈的回应。

天下吃友是一家,而吃友都是爱国的好同志,一目了然。

3、

闲言碎语少不了,酒逢醉时千杯少。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吃第二顿。

饭桌上的交流,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候做生意,你在茶水间不一定谈得拢,试问一杯苦涩的不行的龙井怎么抓住人的心?茶水那都是跟咖啡齐名的熬夜神水吧?但是上了饭桌就不一样了,小酒一敬小菜一夹,幸福感就蹭蹭上涨,精神无限放松。馋虫上脑,理性一偏,那妥妥的就是战略性的胜利。饭桌上,算是大家防备点较低的一个环境。

“叮——铛——”杯一碰,菜一夹,觥筹交错间,直教人恨不能直接走进厨房到厨师席上抢饭吃——唉,一提厨房就会想起风靡一时的地沟油,洗头水,就算看到这样的报道也抵挡不住食客们的步子,说明我们对美食肯定是真爱。

在办公场所,大家对于领导的非议总会兜兜转转,最终被添油加醋的反馈到领导的耳朵里。然而你要是在饭桌上当着大家的面顶了领导的不是,轻则自罚一杯,重则喝酒装醉,领导也大都不会计较,呵呵一笑泯恩仇。

有同事准备辞职跳槽,临别前请客吃了离职餐。那天,平常恬静的她,一边吃菜一边话痨,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说个不停:这个领导办事磨叽,那个领导抠门,把领导们的缺点全说了个遍。其他人也都嘬着美食,把这些侃侃而谈当做饭桌上的谈资,开起了吐槽大会,好不热闹,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同这位离职同事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了些,这是我们过去都从未想到过的。

不过饭桌上的话,大多人也都是过一耳朵就过去了。一饭毕,自此我们就天各一方,只余当时的美味佳肴还铭记于心。

4、

说到吃的,滋味肯定重要,但是安全也含糊不得。

大家上学的时候,每个学校附近应该都有那么几个流动的小吃摊,城管撵了就跑,城管走了又死灰复燃。大家放了学都会习惯性地聚在一起,买上几串烤串,拎上一包炸鸡条,吸着粉丝汤,边走边吃边聊,在回家的路上留下阵阵香气。

我初中的时候,学校口就有这么几个摊子。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还是一位阿婆的粉丝摊。每次看到一堆小贩中,她一个上了岁数的矮小妇人挤在里头,就让当时还容易同情心泛滥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成为她的常客。再加上阿婆的粉丝也是地道,汁多汤浓,一杯5毛,也算是当时零钱很少的我放学后的首要选择。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我正好撞见了卖粉丝的阿婆的小秘密:那天我们班放学比较迟,已经过了学校放学的时间,但是我还是选择和同学走到马路对面,到学校对面的桥底去关照下阿婆的生意。

到了那里,只见阿婆的摊子周围已经没有围着买东西的顾客了,满地都是食客们吃干抹净后扔掉的塑料杯,而阿婆佝偻着自己的腰,正背对着我们蹲着,伸手把地上把被子一只一只地捡了起来,扔进了她自带的塑料袋里,重复往返,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当时做学生的嘛,都宣扬助人为乐精神,况且阿婆的行为算是在保护环境(我们当时这么认为),所以我们默默在阿婆身后开始帮她捡剩下的杯子。

“阿婆,给。”

“哦,谢谢你们啦。”

笑着向我们道谢的阿婆简直脸上洒满圣光。然而阿婆在搜集完地上的塑料杯之后,却并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把垃圾都丢进垃圾桶。她带着这个塑料袋走到桥底下水浅的位置,把杯子一只一只拿出来,然后放在河水里边浣洗……

先不说当时我们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反正,自那时以后我们都不敢上阿婆的摊子吃东西了,反胃。

5、

都说,人最大的欲望来自于食欲,性欲都只能往后排。

每逢休息下班,我发现自己总是在考虑吃饭问题。早饭吃什么?中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就像被动选择困难晚期一样,直教人挠破头皮。干脆吃了盒饭,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耿耿于怀地挑剔着饭菜不合口,最后干脆就约了同事出去吃大餐。

我有个同事是个疆菜粉,她又是山东人,对于吃这个问题挑剔异常,跟我有的一拼,是以臭味相投,英雄惜英雄。在互相的带动下,我了解了山东大饼厚实有多么重要,大盘鸡里的土豆才是真绝色,烤羊排上的肉是否入味。我也带着她尝遍江南美食,分辨海蟹河蟹各自的韵味,体验花甲蛤蜊的汁水。在美食的对弈上,相信我们都是棋逢对手,相见恨晚。是以在她离职后的现在,我们也常常约在一起到处吃吃吃。

吃货是无国界的,吃货与吃货之间拥有最多的共同语言。

极鲜海鲜,川香火锅,烤肉串子……也都是我常吃的夜摊美味。试着想象下,夜晚的时候,工作了一天,积累了精神肉体双重疲劳的我们,拖着的步子,头顶沉重的夜,来到小摊,吃着可口的食物,和同样被美味吸引而来的同好们来一次说吃就吃的比拼,不也乐在其中吗?记得有次逛夜边摊,就见着一大叔在那里临场发挥,借着冲动的酒劲,逢人就说,“你说我为了啥?我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吗?”显然是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吵了架闯出了门,却又碍着面子流落到了这里。大叔说到动情处,眼睛里流下了清醒时绝对不会掉的铮铮铁泪,压抑的哭声痛彻心扉。多大岁数的汉子了,却还是会哭的像个孩子般无助,醉倒在桌上陷入回忆无法自拔。

然后就有好事者上前点杯小酒小菜,和大叔共享被家庭支配的恐惧,一人一饮一啄,一个痛苦的夜晚就这么过去,新的一天又重新开始。

人生如诗,如食,如屎。吟诗作对对于大老粗并不适合,也不会有人喜欢糟糕的人生,倒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化苦痛压抑为食欲。想想接下来吃什么比较好吧,然后,你就会发现,烦恼算什么,识食物者为俊杰!

附上飞花令5活动链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