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编辑,请多多指教
机缘巧合,参加了山中诗客老师一个公众号的编辑工作,带着好奇和茫然的心里加入了编辑群。虽然之前也数度在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看到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个责任编辑,但始终未能搞清楚编辑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在参加编辑工作一周后,主编老师分派了任务,结合父亲节即将到来这个特别的日子分派了一篇《父亲节的礼物》进行一审编辑,拿到文章后,反复通读了好几遍,才着手进行具体的编辑工作。当时主编老师给我提了两点要求:一是信的内容可以增加一点自己的想法;二是通顺句子,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对一些不合适的内容进行调整(删减或增加)。

整篇文章的段落和内容相对清晰,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作为初次审阅内心依然有点小紧张,生怕自己会错过每一个错误,也怕自己在理解作者意图时出现出入,最害怕的当然莫过于自己能力水平的不及。其实,审阅童话故事对我还蛮有挑战的,因为这种文章需要特别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说话方式,这样才能不让文章失去原有的童心童味。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开始了编辑生涯中第一篇文章的审阅。总的来说,感觉收获颇丰,当然最后得到主编的肯定让我信心十足,只要仔细认真的去做一件事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代入感是作为文学编辑的基本技能。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经历初次编辑后,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只有把自己真正置身于作品情境中,才能评判出哪些话该说,说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语气表达,每句话表达的意思到底通不通顺,做到这几点才能确保编辑对作品的评判标准是公正统一的。比如童话类作品,你必须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用童言童语去解析大千世界,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受到小读者的喜欢,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智慧的门窗。比如武侠类作品,只有自己真正在人物的侠士江湖中兜兜转转,才能确定作者塑造主线人物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帮助作者把最完整的意思抒发出来。
带着吹毛求疵的态度去审视每一个字。一篇优秀的作品,必定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呈现给读者,那么编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作品,重点关注作品标点符号的使用,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既定含义,使用不当会引起歧义,意思表达也会大打折扣。错别字作为最影响作品质量的直观体现者,是最能考验编辑能力高低的杠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甚至上万字的作品,要在其中发展个别错别字可谓是大海捞针,这不仅要求细心,还要讲究科学高效的做法。第一次编辑别人的作品,自己也没想到什么好的方法,就是来回通读了几遍,凭着耐心发现了作品中的3个错字!也算对自己、对作者有一个不错的交代!
当然编辑的功力要求远不及此,上述文字只是个人主观的点滴感悟。读者看到的作品肯定经过编辑之手,作者创作的原稿却很难和读者直接见面,和文学作品的创作相比,编辑的工作也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