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荷包》d7

2021-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亨德森

今日读到上篇:第四章第二节,阅读时间81分钟。已经一周了,却没有读完全书的一半。

今天的重点,概括起来就一个字——盐,在古代中央政府的财政基础里,盐税一直占着大头,因为这是垄断资源,人之刚需。说盐政直接决定了政权的存亡一点都不夸张。

不过在此之前还得提一下前面的借贷生息,因为内务府里面借款的主要是商人,比如山西的范家。对盐商来说,除了借的钱要还,还要“接待”官员,这无疑拉低了整体业务的利润,如果是盛世条件下还说得过去,到了后期,竞争者增多了,官吏也越来越贪婪。不少的商人就纷纷破产,到了晚清时期,这种盐号票号生意彻底的衰落了下去,不过原因是很复杂的,今天没办法剥离开来,只能留到以后再慢慢拆解。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马爷,因为马爷的娘家祖上就是清朝的盐商,主要活动在今天山东的东营。提到这大家估计能想出来,清朝后期,黄河改道入渤海,东营刚好是入海口,这对盐场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苦撑了四五十年,最后不得不放弃。

在这一部分当中,我有一点想不明白,就是乾隆为什么会降低火耗的税率,要知道雍正年间推行“火耗归公”就是给他们一些薪俸的空间,打击贪污腐化。到了乾隆朝,在降低火耗的情况下增加了许多明目,这可就又滋生出了腐败现象。

最后吐槽一句,这本书的笔记心得太难做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