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简书专题勇气读书会 |《深度思维》

再读《深度思维》之我见

2019-02-23  本文已影响9人  方正065张凯月

                              前言

叶修老师的《深度思维》是我在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挑战的第十一天开始阅读的。当时对于写读书笔记也有了一些小心得,还跟大家借鉴了一下记笔记的方法,特别是安妮老师总是给我很多启发。

加入这个专题也很长时间了,一直因胆怯而没有发文章,今晨再读《深度思维》,有了些迫切想跟大家分享的想法,故而鼓起勇气书写一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


                  深度思维是什么?

拥有深度思维的人要做到以下四点:有较长思维逻辑链;能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


逻辑链条代表思维深度

文中介绍了两种思考法:5Why和5So.

5Why思考法是向前追溯原因,5So思考法是向后追寻结果。

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的学生们成绩不理想?

        教的知识没有掌握

为什么教的知识没有掌握?

        我使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他们

为什么教学方法不适合?

        只顾着完成任务忽略了学生的差异

为什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

        因为我的潜意识觉得怎么教也教不好,自我放弃了(想到这里不禁落下泪来,自诩认真对待工作,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我,从没注意到原来我从来没相信过自己可以教会他们,甚至可以说我没有相信过他们可以考上优秀,原来我一直都是在空洞的鼓励着他们)

解决方案:改变自己看待学生的想法,相信他们可以!并从行动上帮助他们,解决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5So思考法是指对一个现象连续追问其产生的结果,以探求它对未来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

我还不能很好的运用这个方法,只能等待以后再细细琢磨了。


突破自我中心————换位思维

写到这里不得不再次反思,正是因为我没有进入到学生的视角才导致教学没有效果。我总是以自己作为学生时的想法作为依据,以为他们跟我的想法是相似的,没有过多的与学生们沟通交流,感受他们的内心所想,在之后的教学生涯我也要经常提醒自己进行“无我”习惯的练习,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建立抽离感,观察学生们的喜好,不让之前的事情再发生。


以可视化思维对抗庞杂信息流

大脑的弱点就是内存不够用

可视化思维可以带来更全局、更宏观的视角,产生更大、更稳定的外部缓存。

区别于艾森豪威尔的矩阵,本书提供了以容易度和重要度构成的时间管理矩阵。越重要的事情越先做,越简单的事情越先做。 

把事情分为容易不重要,重要且容易,不容易不重要,重要不容易。这样我们就将不同程度的事情可视化了,工作也会更高效了。

再读《深度思维》之我见

通过阅读第三章的内容,我也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工作仪表盘,开学后会放到办公桌上,让自己可以更好的梳理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仪表盘示意图

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

第四部分占据了全书的很大比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思维方式,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思维方式结合到一起去运用,完成自己的命运逆袭。

流程思维 流程思维 生态思维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 大势思维 慢即是快

                        一点感悟

最初加入勇气读书会是被吴虹老师的讲话所吸引,直播之后立刻开始了第一天的打卡阅读,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想到我能坚持了第一季的打卡并从此一直坚持着,再回首也算是我人生中的奇迹了吧,竟然就这样跟着大家一起用一个假期的时间读完了三本书,第四本也接近尾声。

曾经我并不觉得一个假期的时间有多长,甚至觉得一眨眼就又到了开学的时候,感觉什么都没做就过完了,现在我还是觉得一个假期很短暂,仿佛我们的总结会刚刚结束,可是细数着自己记下的这一篇篇笔记,如同数着曾经走过的日子,那短暂的、飞快的滑过的时间也留下了属于我自己的痕迹。

我很感谢互加计划,也感谢勇气读书会活动,让我有了不同,改变在细微之中,可能我还没有其他伙伴们那样优秀,但我可以很有底气的说,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更优秀!我们所追求的不就是如此么?

再读《深度思维》之我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