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音乐和文字可以治愈我们的灵魂吗?

2018-09-22  本文已影响175人  NolanBaoBao

这两天一直利用晚上的时间看《穿T恤听古典音乐·巨匠时代》,而我坐在床上,确实是穿着白色或者回灰色的T恤看完这本书的。讲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等超级牛逼的音乐巨匠。

说不上喜欢古典音乐到什么层度。但是有的是真的好听。真正去听巴赫的音乐是看陈丹青老师的《局部》开始的,开篇那一首大提琴演奏的《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BWV 1007》觉得这个调调当然没谁啦。搜索了音乐放在歌单里仔仔细细的听。后来在《芳华》里看见那个在走廊练琴的尽头一闪而过。不管是什么调调都好听呀。

巴赫的音乐总是从细节做起,无论小创意曲还是结构庞杂的大赋格曲,都很精练,准确。每个音都为张力组织都是伟大机器中的钻石螺丝钉,没有一个音多余。

不过最开始我在意的还是他的爱情,毕竟我也不是很深入的乐迷。好听就行,不管他是那首曲子的,书中很多曲子名称我是不知道说的那首。不像一说周杰伦的什么歌,至少会反应过来,哦,在说那首歌。

安娜是比巴赫小15岁的女孩子。嫁给巴赫以后就退出了歌坛,家里的十几个孩子和巴赫的学生就很难操心的。(当年没什么避孕的技术?)安娜是音乐史上最慈爱的母亲,最贤惠的妻子。巴赫最满意的抄谱员。

书里讲了《十二平均律》,不懂就先记录下来。喜欢书里的一段话:“音乐的秩序是生命和情感创造的,有饱满蓬勃的力量,是听从心的方向。

故事的结尾是说一个叫朱晓玫的女钢琴家一直住在塞纳河畔,弹奏着属于她自己的巴赫,她将流传千年的乐曲,弹得如初生般鲜美。在50年代出生,8岁登台,文革在河北张家口劳动,晚年在巴黎成名。如今也是每日练琴。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不管怎样,会永远陪在自己的身边。

后面写了莫扎特和贝多芬。书就过半。莫扎特不想说,除了写信基本都是些屎尿屁的东西。而贝多芬的晚年境遇,我也是看过本书才学到的。在外人看来算是过得很惨吧。贝多芬从海顿的手里接过了莫扎特的音乐灵魂。可是艺术是残酷的,它要求一个完美的灵魂。贝多芬失聪后完完全全是在用自己的内心在弹奏。可是后来他也像他的父亲那样,酗酒而且生活过得像街边的流浪汉。

但是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不管何时,在人生的战场上,他总会给我们支持和帮助。

推荐一部歌剧必看的《图兰朵》

关于舒曼。其实让我最最在意的却是他的妻子,克拉拉。

第一次了解他背后的故事。一个大学学法律,一个是钢琴神童。舒曼大学开始玩音乐。克拉拉从小就喜欢上了舒曼。

后来他们恋爱之间的情书也是很甜呀。在舒曼的传记里,克拉拉始终是灵魂人物,他的缪斯,他的主宰。

结婚多年以后舒曼的家庭遗传精神病发作。但是在舒曼那里浪漫主义有个很好的解释:它是战争又是和平,是坚强是脆弱,是生也是死,最重要的,它是一个真挚的充满诗意的灵魂,它听从灵魂的召唤去生,去死。

音乐和文字能治愈我们灵魂里的伤痕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