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娘子传奇》: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从何而来?
最近,鞠婧祎和于朦胧主演的神话剧《新白娘子传奇》正在爱奇艺热播当中。该剧根据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改编,主要演译了临安城大夫许仙和修炼千年的蛇妖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受广大网友的热烈追捧。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不妨来追根溯源,探讨一下“白蛇传”故事的前世今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29294/172a46e3c235e56a.jpg)
首先,“白蛇传”的故事可绝不是某位天才作家突发奇想创作出来的,而是我国民间集体在将近一千多年内所创作出来的典范,它因而曾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这中间所经历的过程远比我们所想象中的还要复杂许多。别急,且听我娓娓道来!
最早的“白蛇传”雏形见于唐人谷神子的《博异记》,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陇西人李黄来到长安,住在亲戚家里。一天,李黄携仆人来到东市,看见一驾小牛拉的车,车里是一位穿白衣服的美女,而车后有几个女仆跟着。李黄听说她们买东西的钱不够,遂热心相助。于是,白衣女子请李黄到庄严寺左侧自己的住宅中取钱。由于路途遥远,李黄直至夜间才到达那白衣女子的住处。在这里,李黄和她同居了三天才出来。在门口等候李黄多时的仆人只觉他身上有一股恶心的腥臊气味。回到家后,李黄感到头重乏力,于是躺在床上,盖好被子就睡了,却久久不起。后来家人掀开被子查看,居然发现李黄的身子已经化没了,床上仅剩一滩水和一颗人头!家人急忙叫来仆人详细询问,之后便立即寻找那白衣女子的住宅,却发现此处已变作一个荒园,园里只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而住在附近的人告诉他们,这是一座废弃的院子,根本无人居住,并且常常能看到一条大白蛇出没于皂荚树下。
还是在《博异记》里,记载着另一个有关白蛇的故事:唐元和年间(805-820年),担任金吾参军的李琯,从长安城永宁里的住处出去游玩,在城南的安化门外遇见一辆车子。车子全部用银子装饰,特别华丽,车旁跟着两个女仆。李琯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知检点约束自己,就跟着那辆车走。天黑时,车子进了奉诚园,一女仆出门招手请李琯进去坐。在一座大宅里,李琯看见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她年仅十六七岁,美得像天仙一般。李琯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等到他出门回家时,却觉得头疼痛难忍,不大工夫,脑袋竟裂开而死。家人急忙命仆人到去过的地方再察看一下,却只看见在一棵枯死的槐树里,有大蛇盘屈的迹象,但是没有找到大蛇,只有几条白色的小蛇而已。
到了宋代,白蛇的故事由唐朝的文言小说变成了话本,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里,有《双鱼扇坠》的故事:弘治(1488~1505)年间,有个叫徐景春的少年出门游山玩水,等走到断桥的时候,太阳都已经下山了,恰巧遇到一个大美女带着一个丫鬟。徐景春对她一见钟情,于是上前搭讪,问她们为什么在这,美女说是迷路了,然后就自告奋勇地要送她们回家。等到了这美女家里之后,美女就让徐景春在此过夜,徐景春甚为欢喜。之后两个人又以鱼扇坠为赠。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邻居发现徐景春躺在一个墓地上,原来这屋子竟然是孔氏女淑芳之墓,吓得他赶忙报官。此故事属于人鬼恋,但与后来的“白蛇传”有几个相同点,分别是地点(西湖断桥、湖墅)、人物(徐景春,姓徐,“徐”和“许”同音。民间口口相传中有此转变也并不奇怪。一位小姐和一个丫鬟所对应的是白娘子与小青)、故事(都是人和非人之间的故事)。
此外,在另一个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也有类似“白蛇传”的故事:书生奚宣赞在外游玩,途中救回一个迷路的女孩儿卯奴。过了十多天后,有一位老婆婆来寻回卯奴,并请奚宣赞到家答谢。到了这家后,一位白衣美妇当晚就强嫁于奚宣赞,之后还要吃他心肝下酒,幸亏卯奴念旧恩搭救。后来一位道士奚真人(他被认为是法海的原型)作法,将婆婆、卯奴、白衣妇人全部捉获,三怪现回原形,分别是獭、乌鸡以及白蛇,三怪遂被镇于西湖石塔内。故事中的白蛇虽然美丽但仍是吃人的妖怪,只有乌鸡妖卯奴还算有情有义。
“白蛇传”故事的基本定型,是在明末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中。在该书第二十八卷所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里,故事的男主角变成了许宣,女主角则有了一个名号——白娘子。此外还出现了法海禅师,小青也已经出现,不过在这里,她的名字叫青青,并且她还不是一条青蛇,而是青鱼。故事的情节开始复杂起来,“许仙借伞”、“官府失盗”、“宝塔镇妖”等基本情节均已齐备,地点则放在了杭州、镇江、苏州一代。这个故事中也没有报恩,只有情念,但妖精多情,书生负心,白蛇青鱼“永镇雷峰塔”。
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清人方培成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创作了剧本《雷峰塔》,“端午惊变”、“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等脍炙人口的情节开始出现,“白蛇传”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此时,正逢乾隆皇帝南巡,地方官员把此剧呈上请乾隆御览,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白蛇传”的故事也就因此传遍了整个中国。
到了嘉庆十一年(1806年),江荫香托名为“玉山主人”或“玉花堂主人”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使得这一改写后的故事有了供案头阅读的固定文本。后来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民间艺人陈遇乾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弹词《义妖传》,“白蛇传”的故事最后形成,白娘子也终于有了自己的芳名——白素贞,而男主角则正式更名为许仙。 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
从清代中期之后,“白蛇传”开始以戏剧的形式活跃在舞台上,大量被昆剧、京剧所演绎,中间又经历了许多演变。到了清末,有一位文人托名为“梦花馆主”,将与白蛇故事相关的小说、戏曲情节做了整理,又进行新的补充,形成一部章回小说《白蛇全传》 ,在民国时期广为流传。该书后来也成为了《新白娘子传奇》等影视作品取材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