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书香澜梦书香每期主题优秀文选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2023-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棉yjx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4期“勤”专题活动。

提起已故作家叶永烈,你可能不是太熟悉。但是,如果谈起他的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你一定不陌生,叶永烈先生是这套丛书的最主要作者之一。《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时候,共五册本,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是他独自完成的。

这些科普作品不仅内容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无数孩子的心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其中一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还被选进了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里面。

一个能够把文章写进课本的作家,按道理讲,他的学生时代,应该是个学霸,成绩肯定不得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叶永烈先生2018年做客央视“开讲啦”时所讲,他在小学毕业时,成绩不是很理想,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尽管如此,他并未气馁,而是脚踏实地,勤学苦读。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正是凭着这股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精神,叶永烈先生最终逆袭成为一位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

据悉,叶永烈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当地著名的银行家,而且会写诗,每天早上,他会让员工读《古文观止》。母亲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还常给他讲红楼梦里面的故事。这些都对少年时候的叶永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1岁时,叶永烈上小学五年级,一次偶然的机缘,他写了一首小诗,投给了当地的报纸《浙南日报》。大概十来天后,那首小诗——只有70个字的“豆腐干”发表了,令他喜出望外。这件事使他深受鼓舞,也从此点燃了他的文学梦想。从那以后,他的一生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为之笔耕不辍,奋斗了一生。

高考时,叶永烈一心想填报北大新闻系,然而因为招收的名额太少,他只好放弃,后来叶永烈考取了北大化学系。

上大学时,叶永烈每天在化学实验室里忙碌着,可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化学系对门就是文史楼,他有时候偷偷跑到中文系听课,还加入了中文系的红楼诗社。当时,他还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到处投稿。

到了大三,叶永烈开始用文学的笔调写化学,也就是科学小品。当时,北京市科协办的《科学小报》。他念的是理科,但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所以他一写科学小品都能在《科学小报》上发表。

1960年,叶永烈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由上海的少儿出版社出版。当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曹艳芳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她负责物理、化学分册。物理分册写好了,化学分册交上来的书稿,出版社很不满意,要推倒重来。曹艳芳老师立刻想到了写《碳的一家》的叶永烈先生,于是寄了五个“为什么”,让他写写看,因为他写的很好,就把所有的化学分册都寄了过来,让他写。

因为化学分册写的好,其他分册的编辑都来找他约稿,有气象、地质、农业、生理卫生,他呢,来者不拒,只要他能写的都写了。

文革期间,叶永烈被下放到农村种水稻,他不仅管理水稻,还每天给水稻写日记。从浸种、出苗,一直到播种插秧等等水稻生长的全过程,他写了一本厚厚的《水稻日记》。日记前头有十三首诗,比如除草写一首诗,播种也写一首诗,他称它们是“写在稻叶上的诗”。当时,他还对虫子发生了兴趣,写了一本叫《治虫的故事》的书。即使在那样的特殊年代,他还对文学念念不忘,不忘11岁那年发表“豆腐干”的那个初心。

因为热爱文字,一直到七十多岁,他还在不停地写作。作品从体裁、内容、语言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还写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后来,他还作环球旅行,一边走一边拍照,每天晚上把所见所闻输入电脑,就这样,他出了一套书,叫《叶永烈看世界》。后来,他把那么多年所形成的书信、文稿,还有他的档案、创作笔记,还有1300多盒采访录音带,统统捐给了上海图书馆。到临终前,他所有的书加起来,共有3500万字。试想一下,获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得需要怎样超凡的才赋、勤奋和坚毅?!

今年五月中旬,是叶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此刻,脑海里又浮现出当年叶老做客央视“开讲啦”时一副善良谦逊、质朴厚道的学者风范。不不,叶老,您从不曾真的离去,您那勤奋坚毅永不言弃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