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玉卿嫂》的细节描写看《红楼梦》对白先勇写作的影响
原创:晨光

中篇小说《玉卿嫂》,是白先勇早期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电影、电视剧也都拍过。相信大家对这部作品也很熟悉了。
前段时间看了白先勇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今天忽然想到《玉卿嫂》,忙找出又读了一遍。仔细琢磨一下,怪不得白先勇解读《红楼梦》有新意。我相信,小说《红楼梦》对白先勇的写作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他的写作风格的影响,更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其实,他小时候还真有点儿宝玉的影子。《玉卿嫂》中的那个“我”,不是也有白先勇的影子吗?你看,小说中的“我”第一次看到玉卿嫂,就有宝玉第一次看黛玉的味道。
好爽净,好标致,一身月白色的短衣长裤,脚底一双带襻的黑布鞋,一头乌油油的头发学那广东婆妈松松地挽了一个髻儿,一双杏仁大的白耳坠子却刚刚露在发脚子外面,净扮的鸭蛋脸,水秀的眼睛,看上去竞比我们桂林人喊作“天辣椒”如意珠那个戏子还俏几分。
你看,玉卿嫂到底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爽净、标致。这是“我”喜欢玉卿嫂的首要标准。
第一次描写玉卿嫂,就写到那“一双杏仁大的白耳坠子。”
第三次描写玉卿嫂容貌时,又写到那“白耳坠子”,“蓬松松一绺溜黑的发脚子却刚好滑在耳根上,衬得那耳坠子闪得白玉一般。”
最后写到这对“白耳坠子”,是在玉卿嫂杀死庆生,然后自杀后,“连她那只白耳坠子也沾上了庆生喉咙管里流出来的血痕。”
《红楼梦》里没一样东西是随便写的,最后都是有始有终。白先勇年轻时,学曹雪芹学的的确很好。后面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我会一一道来。
她换了一身亮黑的梅点纱,两只手膀子显得好白净。我觉得她实在长得不错,不过她这种漂亮,一点也不像我们家刚嫁出去那个丫头金婵,一副妖娆娇俏的样子,她一举一动总是那么文文静静的,大概年纪到底比金婵大得多,不像金婵那么整天疯疯癫癫的了。
第一次描写,主要写玉卿嫂的外表和穿着。再次写到玉卿嫂就写到了她的沉稳的性格,这让我想到了袭人。那个丫头金婵,不是也有晴雯的特性吗?这时,玉卿嫂给我们的感觉,真有点儿袭人的意思。在一个十几岁的“我”眼里,好看,温柔是最重要。玉卿嫂应该比上一个奶妈更好看,更温柔。
有时我不禁抬头瞅她一眼,在跳动的烛光中,她的侧脸,真的蛮好看,雪白的面腮,水葱似的鼻子,蓬松松一绺溜黑的发脚子却刚好滑在耳根上,衬得那耳坠子闪得白玉一般。
这时,“我”又欣赏起玉卿嫂的侧脸了。第一次是“好爽净,好标致”;第二次是“她实在长的不错”;第三次“她的侧脸,真的蛮好看”。“我”眼中的玉卿嫂简直完美无瑕啦。
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我们是不是很熟悉?
接下来,我们再看白先勇对玉卿嫂皱纹和庆生嘴唇上须须毛的反复描写。
可我仔细瞧她一阵子时,发觉原来她的额头竟有了几条皱纹,笑起来时,连眼角都拖上一抹鱼尾巴。
玉卿嫂三十几岁了。几年前,丈夫抽鸦片死了,家道落了,婆婆容不下才出来。其实,玉卿嫂也是个体面人家的少奶奶。但是,岁月不饶人,年龄总要反映在脸上的,不管你允许不允许。
可不知怎的,也就在烛光底下,她额头上那把皱纹子,却像那水波纹痕一样,一条,一条全映上出来。一,二,三——我这数都能数得出几根了……
在“我”的眼里,随着接触的增多,玉卿嫂不但性格好,也有自己的心事。她额上的皱纹更加明显。她对欺负他的男佣不手软——打得小王眼眶红肿;对追求她的条件不错表哥——一口回绝。其实,这一条一条如水波纹痕的皱纹,默默记载着玉卿嫂对庆生的思恋。
显得她的脸儿愈更净扮,大概还搽了些香粉,额上的皱纹在灯底下都看不出来了。
年三十晚上,玉卿嫂要去见庆生。她要好好地打份一下自己。“我”并不知道玉卿嫂的心思,但她额上的皱纹不见了。想来一定是搽在脸上的香粉给皱纹遮住了。
作者始终不忘玉卿嫂额头上的皱纹,一次次提醒你玉卿嫂不年轻了。这也是她一定要看牢庆生,不让他与外界接触的原因之一。
与反复描写玉卿嫂额上皱纹相对应的,是作者对庆生嘴唇上软软淡青色顺毛毛的反复描写。这种生理现象的反复描写,更加深了读者对他们俩人年龄差距大的印象。
他的嘴唇上留了一转淡青的顺毛毛,看起来好细致,好柔软,一根一根,全是乖乖地倒向两旁,很爱,嫩相得很。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庆生时,就对他的“顺毛毛”感兴趣了。庆生是个生有肺痨,长相清秀的帅哥。玉卿嫂买了房子让他住,什么也不让他做,自己拼死拼活地赚钱,就是要将来俩人到乡下买个房,终老一生。
我一看见他嘴唇上那转柔得发软的青胡须就喜得难耐,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一下他嘴上的软毛毛。一阵痒痒麻麻的感觉刺得我笑了起来。
“我”喜欢庆生。再次看到他睡觉时,也不忘玩玩他“软毛毛”。“我”带庆生看戏,我带庆生吃饭,“我”欢欢喜喜告诉玉卿嫂和庆生看了什么戏。玉卿嫂却冷冷地说不要带他去这种地方。“我”是根本不明白她说的意思。“我”只是觉得庆生“嫩相得佷”,他对我很好。
他的嘴巴闭得好紧,嘴唇上那转淡青色的须毛毛还是那么齐齐地倒向两旁,显得好嫩相。
最后,庆生结识了唱戏的女戏子。玉卿嫂无力挽回,最后杀死了庆生,自己也自杀在他的怀里。最后“我”注意的还是庆生“那转淡青色的须毛毛”。
我觉得白先勇在《玉卿嫂》中,这些反复描写的种种细节,都不是无意思的。《玉卿嫂》只是一部中篇小说,但无论在小说语言上,还是在具体细节的描写上,都有《红楼梦》的影子。
白先勇写这部小说时,才二十几岁,还是一名学生。有人评论说,因为年纪轻,所以写什么都往死里写。如果让鲁迅写,他不会让玉卿嫂自杀,他会让玉卿嫂像样林嫂一样的活着等等。我觉得这绝对是没看懂这部小说。如果你仔细推敲作者对玉卿嫂各种细节的描写,她可以把自己所有的钱财,不顾一切地贡献给庆生,不让他干活,只要他好好养病,唯一目的,就是将来和她一起到乡下生活。当这个愿望破灭后,玉卿嫂只能有一个选择:双双死亡!
如果当玉卿嫂得知庆生背叛她,放弃她,并且还能苟且活下去,那这部立起来的小说就完全崩塌了。并且,一切为这个结局服务的所有细节都前功尽弃。
所以我说,白先勇构思、写作中篇小说《玉卿嫂》时,一定想到过《红楼梦》。《红楼梦》对白先勇写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