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四十三)
(二十)商道之独树一帜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飉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郭广昌曾经说过一句话,“企业家永远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并非一两个企业领导人个体所独享。这种几乎是命定的孤独感,来源其实很简单,一条船,不论大小,船长只有一个人。其他人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在这艘船上的岗位和有限责任,呆得不爽还能换艘船当水手。更不用说,海况不良时,发号施令并为之承担最终责任的只有船长自己。在英国海军有一个传统,军舰一旦被击沉,所有人都可以逃生,只有舰长必须与舰共存亡。
正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且没有退路的角色,决定了企业领导人的独特立场和视角,必须超然而淡定。无怪乎老子慨叹:“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那些唯唯诺诺的与阿谀迎合的,有什么高下之分?众人喜爱与厌恶的,真有那么大的本质区别吗?他人所畏惧逃避的,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这种盲从之风从古至今没完没了,永远是领导人必须警醒和排斥的。而这样的反省,这样的思虑,正是孤独感的来源。
在西方许多哲人看来,思想者永远是孤独的,因为他建构的是自己的世界。正如易卜生所说:“那个最有力量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独的人。”而这力量,源自于他倾听自己的心声,顺从自己的逻辑。商业也是如此,从来没有可以全盘复制的商业模式,更没有可以重走的成功之路。往深处说,商业上的成功者永远都是少数人。商祖白圭在论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就说了八个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大众相悖,才有所谓商机隐现。换句话说,孤独是沉淀与升华必不可少的过程。故而,老子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人们总是喜欢凑热闹、从众,追涨杀跌,而且是甘之若饴。但在得道者看来,这些喧嚣世界就如肥皂泡一般虚浮,还不如保持一份淡泊宁静,如婴儿般自然心性,才能看穿浮华,又如山峰一般傲然自立,无需依靠,无需附从。
《南方周末》曾经发过一篇关于李嘉诚的人物报道,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因此,如果真正看穿了孤独的不可避免与必不可少,那么,我们不妨掉回头来接纳、享受这样的孤独。汉朝的徐干在其所著的《中论·法象》中说道:“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独者,见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孤独与寂寞是不同的,寂寞是一种百无聊赖,而孤独,却是一种独立的空间,又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更是有所成就的必然。
因此,老子不免慨叹:“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飉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人们似乎什么都想要,精明的小算盘天天拨得哗哗响,而我却勇于舍弃。在他人的眼里,感觉我就像个傻子,混混沌沌的。人们为了生计每天忙碌奔波,不舍得给自己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却嘲笑我游手好闲。而在我眼中,却是悲悯于世人的劳而无功,以及世道的艰难蹉跎。
杜甫曾作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推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其深沉之处就在于天地无限而人生有涯,于芸芸众生而言,心怀壮志而终至庸碌,行旅奔波却劳而无功,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何以如此?正是因为青春虚掷浮云蔽眼,不曾早些登台望远。历来,有舍才有得,有静才有动,淡泊方能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众人沉湎的事情,我却敬谢不敏,特立独行,天地自在我心中。这,就是参悟商道的必由之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