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育成长励志

随笔|电子时代还需要世俗的仪式感吗?

2019-01-30  本文已影响33人  为学志

中秋节前两日,母亲接到社区舞蹈队崔阿姨电话,谈及她母亲刚刚去世,几年前在养老院安顿,以及数月里入院治疗的种种,絮絮叨叨诉说了约半个时辰。

结束电话的母亲突然扭头问我,是不是从微信转账给崔阿姨随份礼?我猜她是觉得北京葬礼的习俗不同于南方小城,怕不懂一些俗成礼节而失了友人间此刻应有的慰藉之情。母亲说,他们就一家人几个子女在殡仪馆,也不请亲戚朋友。我顿时语塞了。

人的生死应该算是人这一辈子最大的两件事吧,赤条条来 赤条条去,终是尘归尘 土归土。作为生命的起点,出生礼仪在各地都很看重,满月、胎毛笔、百日宴、百家衣、抓周......,新生命带着至亲好友的祝福开始一步步走出人生的精彩。

近几年,在山东等地一些中学的成人礼仪式上着汉服受冠,不得不说是对中华文明很好的一种传承。而另一种成人礼,中式婚礼上的三拜与西方婚礼上的I Do 都是庄重承诺的标志性仪式。师长、华服、天地、父母、教堂、牧师,......也许正因为这样的氛围之下,才让人们更加心生敬畏,信守责任。

在我看来,墨客行书于宣纸,油画渲染于棉帆,雅士作诗于花笺,都是一种仪式感。古人千里之外 快马加鞭鸿雁传书才所得之“见字如晤”感,实乃令我等羡艳之极。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后世流行之红色小八行纸,“薛涛笺”也。

一直很喜欢买书签,各种材质图案和色彩气味,但是渐渐发现Kindle的出现,让书签成了书架上的一种装饰品。

相对于现代中国文化不太明显的仪式感,异邦国度的人们倒是颇为崇尚。

西方一些老牌名校的社团组织入会仪式极具特色。 其中耶鲁大学的“骷髅会”, 行事低调诡异,组织森严,常有惊人之举,信奉“精英治国”, 新成员会被要求赤身裸体躺在一口棺材里 。哈佛大学的“坡斯廉俱乐部”  奉行享乐主义 ,入会晚餐共食烤猪肉,表链和领带上喜欢带有猪的图案。

抛开陈旧的宗教迷信和所谓的精英政治不论,某些仪式感的确增加了一些人群的神秘度和与其它组织之间的辨识度,甚至成为一个选拔遴选达成共识团结一致的门槛。

电子时代,我们的行为模式似乎正在被系统代码搜索引擎手机App改造为快餐食谱上的一类类套餐,看书,听音乐,吃饭、聊天,健身......总有一款适合,方便快捷对着频幕选择点击就好。

所以,偶尔我们也会对义结金兰歃血为盟,唱生日歌送玫瑰花,穿虎头鞋带银项圈,欣喜告白悲痛致辞的仪式场景,有那么一点点的戚戚怀旧或心生向往。

搁笔,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看一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去找找仪式感。

(本文2018年9月23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球文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