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_Twins:改变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许从出生就有了明显的不同。虽然阿喜和阿羊仅仅隔了五分钟来到这个世界,毫无疑问,他们的关系被定格为姐姐和弟弟。
阿喜比阿羊大了五分钟,作为姐姐的她,一直以来安静而沉稳;弟弟阿羊作为一个男孩子,性格活泼好动。
一样的生活环境,一样的饮食,一样的作息,一样的教育方式。可他们明显不同,长相不同,爱好不同,性格更是不同。除了血缘和共同生活在一起,我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我一度以为其中一个抱错了,为什么一对双胞胎的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同样用在和儿子的相处方式却无法用在女儿身上。就好像有两颗鸡蛋,我必须用不同的方式去料理。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本觉得没有必要多谈,按照和绝大多数的家长一样,按部就班。直到上了小学,我发现如果不能让自己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那么孩子将会被严重耽误。不论是从学习成绩,亦或性格养成,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不愿意因为自己无为而治的管教,成为他们日后生活困顿,迷失人生方向的借口。他们的智力随着身体发育和应试教育的催化,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容不得缓慢而行,倘若错过最佳育儿时间,我将抱憾终身。
我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长,无法拥有先知能力去预测他们的未来。我能做到的,仅仅是改变自己。
我绝没有想过要去改变孩子。孩子的天性应该自由成长,自然发展。他们会各自经历学习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沟通的技巧,游戏的规则,生存的法则。就像我的成长没有父母过多的干涉一样,但不妨碍我成为一名自食其力,拥有完整人格的社会公民。
话虽如此,倘若任凭孩子自由发挥,缺少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势必造成孩子性格养成的不确定性。如果他去模仿动画片里的光头强,又该如何是好?
家庭教育,应试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儿童的性格养成。如同一块橡皮泥,不断被周围环境塑形,原始粗胚通过不停拿捏,逐渐变成一个期盼的形状。那些有着强烈愿景的家长,让孩子越来越像自己。
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第二个我,倘若他只是走了一条我走过的路,重复一个无聊的人生,那又有什么意义?我希望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路,朝着理想中的自己努力。
儿童最大的一个学习能力就是——模仿!这一点无容置疑,他们从直接的具象思维逐步往抽象思维过渡,思考事物背后的逻辑。思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单为增长见闻,更重要的是帮助思考。
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方式是儿童获得社会经验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吃饭、说话、交际、情绪反馈等等,想要快速得到这些生存秘技,难道还有比身边的父母更为适合的学习对象吗?
如果不想让孩子成为第二个我,方法很简单,就是改变自己。
我不喜欢体育,上小学时最恐惧的就是体育课跑八百米。我讨厌那种透不过气,胸口被压了一块大石头的感觉。然而我们知道,运动对于环境日渐糟糕的今天来说是多么重要。没有一个良好健康的体魄,就无法在全金属颗粒的空气和假疫苗中活下去。
因此我必须扮演一个喜欢运动的爸爸。我买了沙包,买了哑铃,买了各种运动器械,日常打扮均为运动风。我骑车上班;天气凉爽的时候,还要去外面跑一圈。
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也喜欢运动。他们喜欢奔跑冲刺,喜欢爬山,喜欢跳绳,喜欢做一切和运动有关的事情。
我立刻意识到,他们已经被我的“伪装”迷惑。倘若我的基因是不爱运动的,那么孩子为什么如此喜欢运动?显而易见,他们正在模仿我的行为。
所以没有天生不爱运动的孩子。那些体育不好的孩子,且看他们的父母平时有哪些娱乐活动。如果整天躺在沙发,捧着手机,刷抖音的家长,试问孩子怎么动起来?然而你还要怪他缺少运动天赋?
我平时喜欢看书,这一点无需假装,闲来无事,从书架上找一本书,随心所欲读几章。读到一些好玩的短篇,还会同孩子讲一讲。
阿喜和阿羊目前还在学拼音,他们也喜欢看书,但目前以看图为主。我无需刻意引导,当他们的好奇心无法在绘本中得到满足时,我将为他们打开一座神秘的“宝库”。
每天上午,我都会听一些孩子教育相关的知识音频,下午抽时间阅读关于教育方面的书。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即便二胎的家长,有了一定的生养经验,但孩子的家庭教育未必和生几个孩子的经验成正比。
我希望每天通过学习,通过阅读广泛好评的国内外教育相关书籍文献和收听专家讲座,结合自身孩子的特点去完善这个薄弱环节。把孩子的家庭教育放在人生目下最为重要的位置。因为人到中年,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做。工作固然重要,但已然不是最重要的了。
要让孩子超越你,首先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努力改变自身弱点,孩子会向你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