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普|不含糖的饮料竟然是甜的,它真的健康吗?
导读:俗话说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转眼间夏天就又双叒叕要到了。天气渐热,饮料成了止渴良药,但饮料是夏天减肥一大阻碍啊!以我们熟悉的品类来举例,某品牌的冰糖雪梨每100ml热量246kj,每瓶容量500ml,喝下一瓶饮料的热量约等于吃了两碗半米饭。
于是精明的商家深谙消费者希望减肥的心理,顺势推出无糖饮料。
无糖饮料是否健康,并且有助于减肥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无糖饮料为何是甜的?
零度可乐,健怡可乐和零度雪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不加糖但喝起来确实甜的呢?扫一眼食品配料表就会发现,奥秘就在甜味剂上。常规饮料配料加入了蔗糖(白砂糖)、果葡糖浆,或高果糖玉米糖浆等,而这些无糖饮料采用的是甜味剂。
常用的甜味剂就有天然的甜菊糖、合成的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等。比如原来一罐330毫升的可乐,有35克糖、142kcal的热量。零度可乐使用阿斯巴甜代替砂糖,把热量降到的几乎0kcal。
甜味剂的热量一般都很低。以阿斯巴甜为例,1g阿斯巴甜的热量只含有4cal,但其甜度接近砂糖的200倍,相当于用0.1g的阿斯巴甜就可以代替20g的糖产生的甜味。
根据我国食品包装标准,饮料每100ml含糖量低于0.5g时(即每100ml热量不超过4卡),即可在包装上标注零卡,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又这么多零卡路里的无糖饮料。
与传统饮料高热量相比,无糖饮料几乎不含热量,但可以提供甜蜜的口味,自然会受到“管不住嘴”减肥人士的热捧。
无糖饮料安全吗?
大家担心的最多的应该是甜味剂的安全性了。世界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JECFA)评估认为,甜味剂只要不是过量食用,不会对人体有害,孕妇和儿童可以放心食用[1]。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都是经过严格评估过的,而且对其使用量也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合法添加都是安全的。
比如,JECFA制定糖精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5毫克,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体重60k公斤的成年人来说,每天不得超过300毫克糖精,相当于30多块方糖的甜度。就一般人而言,每天很难吃下这么多甜食,偶尔一瓶饮料更不至于超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肆地饮用无糖饮料。有很多研究发现无糖碳酸饮料和含糖糖酸饮料一样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甚至无糖饮料比传统饮料更能增加抑郁的风险。
喝无糖饮料可以减肥吗?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无糖甜饮料不含能量,那么喝进去就不会增加能量摄入,于是就乐呵呵地把它当成减肥饮品。然而,现实却没有人们想得那么简单。
甜味剂会增进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常饮用无糖饮料的体重超标人群,体重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加[2]。
这是因为甜味剂产生甜味刺激神经反应,但消化道没有食物可以消化吸收,最终导致人们因为饥饿感和对甜食的渴望,摄入过量食物引起体重增加。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改变你原本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工甜味剂比常规的蔗糖要甜几十倍,数百倍。当人体经常摄入甜味剂后,对自然的果蔬甜味产生钝感,转而选择更多添加人工甜味剂的加工食物,原本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被改变,不健康食物摄入过多,当然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不过,2014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短期内饮用无糖饮料是有利于减肥[3], 但是由于此研究由美国饮料协会(American Beverage Association)支持完成 的,被不少科学家质疑该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4]。
总结
从目前来看,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饮用无糖饮料有利于健康或者减肥。但是普遍达成共识的是,只有当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才能减肥。
总之,如果可乐是你炎炎夏日的救星,不喝会死的话,那偶尔喝无糖饮料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同时要控制其他食物的摄取。无论喝什么饮料,关键还是要适量、不多喝。
一杯水,永远是最好的选择。谨记直男们的贴心关怀,多喝热水!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THE END —
参考文献:
[1]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食物中的甜味剂.
[2]Fakhouri TH, Kit BK, Ogden CL. Consumption of diet dri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2010. NCHS Data Brief. 2012(109):1-8.
[3]The effects of water and non-nutritive sweetened beverages on weight loss during a 12-week weight loss treatment program. Obesity, 2014, 22(6): 1415–1421.
[4]Martijn B Katan. Does Industry Sponsorship Undermine the Integrity of Nutrition Research? PLoS Med, 4(1): 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