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读《上游思维》后所感(1)
拖拖拉拉的将《上游思维》读完了,确实如万维钢老师推荐的一样,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书中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个救落水小孩的故事。故事假设了一个情景,假设你和一个朋友在河边野餐。这时候从上游漂下来一个正在挣扎着呼救的小孩,你和你的朋友费劲力气终于把这个小孩救了上来。这时,又有一个小孩漂了下来,你和朋友又去救。然后再一个小孩漂了下来。这时,你应该怎么去做?在书中,作者说的原话是,“我要到上游去,看看到底是谁把这些小孩子扔进水里的,我要去把他打一顿。”最后的这句话是对“上游思维”最具象的解释了。书中,作者将“上游思维”定义为“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预防问题的发生,或者系统性地减少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危害”,这就是我们说的“上医治未病”。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在“治未病”呢?肯定不是,否则作者就不会写这本书出来了。我们经常性的其实只是治标而已,很少去考虑治本,就更不要提“治未病”了。像所谓“网瘾少年”的事,其实并不是靠送去戒瘾学校或者出台什么法律文件能解决的问题,这其实要探究“网瘾少年”的形成原因,而后系统性的设计改善策略。硬性禁止,不但衍生其他问题,而且很可能会有更大的伤害。这并不是说不应该管理,而是要从根源上去管理。
比如,2021年8月30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看起来是防止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的管理措施,但看完卓克老师的分析以后,就可以感觉到实际效果可能会差强人意。先不提现在的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被屏幕养大的,TA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绕开管理,,就说不让未成年人玩电子游戏,你会让TA们拿着屏幕做什么?估计答案就是短视频了。玩些游戏还能有些互动,看短视频可就是不停的看下去了,要知道成年人看短视频都能一刷一晚上,就不要提未成年人了。以后再出台个通知,禁止未成年人看短视频么?就算技术达到了,未成年人拿着屏幕只能当板儿砖了,你猜TA们会去砸谁?
这个时候,再考虑“双减”政策的叠加,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群没有各种补习班、家庭作业的小朋友,在不能打电子游戏、不能看视频的情况下,挥舞着各种屏幕……反正作为家长的我想到这里觉得不寒而栗,所以二胎、三胎政策啥的,都不好使了。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好像世界都灰暗了(这两天阴天下雨)。其实,实际情况肯定不像我上面说的那么极端,所有的规定、政策都是出于好意,只是在真正落地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上面所说的各种通知、政策,其实都是为了让下一代在身体、精神上都更为健康。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让下一代更为健康,其实要靠上一代人的付出,言传身教是根本。而怎么能让上一代人放下手机、放下工作还能很好的活下去陪伴下一代,可能是更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可能才算是摸到了“治未病”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