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直播间|NO.018精评《中华鲟之殇》
原文链接:《中华鲟之殇》
作者:夕喆
故事梗概:这是一篇凄美的童话。从一条鱼的角度,讲述了中华鲟这个物种短暂的一生。江河里出生—回到大海—与罗非鱼相恋—灾难来临—失去爱人与亲人—生命结束,表面是描写一条鱼,实则是反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给海洋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是灭顶之灾。
文章节选:
我记得从我刚出生的时候,我就受到上掌上明珠的待遇 ---因为我们的族类是越来越少了。要知道我们以前可是一个大家族呢!---上可现江淮黄河. 乱石湍流之间,下可现于九幽辽海,大洋深处。可是现在,我们却有亡种灭族之贻! 还有,听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好危险呢!当时,有一股莫名的油污从我家的上方飘过,甚至,还有一个没喝完的可乐丢在了我 家的上方。听我的爸爸说 “当时 砸起的那个水花啊,他感觉比起大海里的巨浪还要大呢!”而每每说起这个事的时候,妈妈总是在一旁笑而不语。然后,爸爸和 爷爷还会接着跟我说许多大海里的 故事和知识,我可爱听了。
文章优点:
1. 寓意深刻,看后发人深省。
文章很有教育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写一篇唯美的童话。旨在呼吁人类不要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华鲟的经历,也有可能是我们即将步入的后尘。
2. 童话色彩,语言很唯美。
文章本意是要描写中华鲟濒临灭绝,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不法分子还在疯狂捕杀的现实。而作者选择用一种童话的表现手法,故事变得很有温度,不生硬。唯美的文字与残酷的故事本身并不发生冲突,反倒使故事变得更加深刻。
3. 主人(鱼)公的叙述语气把握得很好。
主人(鱼)公的叙述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带着点稚气,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且眼里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这种叙述形式很符合一条无辜的小中华鲟的身份,让人心生怜悯。与它最终悲惨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矛盾更加突出。
评者观点:
1. 注意的地得的使用。
例如:我都会呵呵的笑,高高的跃出水面,你在飞速的下沉,她长的很漂亮……类似这样的不恰当使用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可以对照下面的口诀,进行修改。
① 名词前面“白勺”“的”(的+名词)
② 动词前面“土也”“地”(地+动词)
③ 形容动后“双人”“得”(动词+得+形容词)
2. 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是想讲述我的一生。。。。。。”,“---上可现江淮黄河. 乱石湍流之间”,“这时,又一个魔鬼跳了出来-------他是 欲望!”
关于省略号“……”、破折号“—”的使用太过随意,这些错误的符号,在文章中显得格外扎眼。
3. 人称使用不恰当。
之前的人称使用:那是一个类似于瓶子的圆柱形的东西。我们姑且称之为瓶子吧!为什么我会感觉不对呢?因为我的罗非鱼朋友一动不动,还有她的眼神,为什么会黯淡无光?我好想去触摸一下她,问一问她到底怎么了?可是,不管怎么样,我就是触摸不到她!一种类似于空气的介质阻隔在了我和她之间。而她看上去是那么安静,宁和,予立瓶中。
之后的人称使用: 而这种瓶子,我们见过。我们的海豚朋友有的时候,会用头顶住这个平时漂浮在海面上的东西,然后高高的跃出水面。可是,不对啊!你为什么在海豚的玩具中?你快出来!这是海豚的玩具!还有!你在飞速的下沉!我拼了命的想抓住你,可是我真的不能够。而当我拖住你的时候,我又看不到你了!而即便有着家人的帮助,你还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沉。
以上是两段关于罗非鱼人称使用的对比,上面用第三人称“她”,下面就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作者也许是想用与罗非鱼对话的形式进行表现,所以把人称改成了“你”,如果是出现在对话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段明显不是对话的形式。给读者的感觉是,开始是给读者讲别人的故事,过后则突然变成了和读者对话的错觉。
4. 内容可以再充实。
游入大海的过程、与罗非鱼相恋、寻找食物的艰难、罗非鱼的死等等,这些片段的内容都可以再丰富一些,增强故事的可看性。有些地方描写得过于抽象和表面,例如罗非鱼的死。这个地方其实可以写得更真实,描述一下罗非鱼是怎么死的,而不是只描写罗非鱼死后的样子,也可以把主人(鱼)公痛失恋人的那种悲伤写出来,或者适时穿插一些对于罗非鱼生前的回忆,以加深这种痛苦。
文章结尾处,关于亲人们陆续被鱼钩钓走,也不应该一笔带过,鱼们饥不择食的那种行为表现可以写一写,而不是由爷爷一句简单的话就交待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鱼们为了一口小小的食物铤而走险,这些都是要有铺垫的。
童话很美,但也要有残酷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这篇文章的一点个人意见,文章总体写得不错,让我联想到了《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
望以上点评对作者有所帮助。
了解活动详情:点评直播间|文章征集活动
关注直播间:点评直播间 -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