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集贤馆想法

红旗渠: 太行山的工程奇迹

2024-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逸蓝之兰

红旗渠的真颜终得一见。这个新中国最困难时期修建的工程,这个地质复杂、技术难度极大的工程,这个在无设备、无资金条件下修建的工程。因此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

为了保持那1/8000的坡度,红旗渠只能修建在太行山的半山腰。70公里的主干渠,渠头渠尾的高差不足10米。而当时的专业设备,只有两台水平仪,一台经纬仪,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缺乏。如何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设计修建如此精准的一条渠,不能不说是奇迹。

站在红旗渠边,向下望见静静流淌的浊漳河,也正是红旗渠的水源河流,就是这样一条看似普通且弱小的河,却承载着林州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禁敬佩而感激。

悠悠浊漳河

来之前,被精通水利的同事灌输太多红旗渠的low,比如其各种炸穿渠底、炸裂山体等野史故事,印象中这就是一个没什么科技含量、技术简单的工程,不值一看。

来后却深深被红旗渠精神所感染和振奋: 工程技术难度和复杂度也不能说不大,更何况那是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1960年,是一穷二白、刚刚成立时的新中国,是水利人才严重不足的时代。而且,太行山半山腰以坚硬的石英岩为主,一锄头一锄头铲下去,竟然铲了10年。

历经十年,靠的是什么?就是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一点儿不夸张,每个字后面都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自带行囊和干粮的修渠队伍,毕业就投入一线工作并不幸殉职的设计工程师吴祖太,发明“凤凰展翅”式一人扶钎四人打钎工作模式的铁姑娘们,凌空除险队长任羊成等等,构成了红旗渠修建者群像。青年洞现场还还原了当年凌空除险的高空作业法,只见神工腰系绳锁,在悬崖峭壁间飞来荡去,好不惊险。当然最重要的是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堪称红旗渠总设计师、灵魂人物。

也必须说,林县老百姓自古旱怕了。建国前的半个世纪,林县发生自然灾害百余次,大旱绝收30余次,严重时达到“人相食”的地步。老百姓对水的向往有多强烈,修渠的决心就有多大。人民的力量也是强大的,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证明了这一点。

还是很受教育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