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拉》:礼崩乐坏下的道德探究
《莱拉:一场对道德的探究》是罗伯特·M. 波西格再继《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之后的海上续篇。这是波西格的又一段旅程,确实良质探寻旅程的继续。
波西格在介绍《莱拉》时,是这样说的:
禅宗有时被形象化为一个圆。这个圆的底部是一个修禅者开始的地方,经过一百八十度到达圆的顶部时就是禅宗的开悟。在这里修禅者已经彻底地摆脱了世间的日常俗事,有时被叫做“小我”,同时迈进了佛的世界,或者叫“大我”。……《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这个圆的上半程,《莱拉》则是进入后一半的旅程。
要想了解《莱拉》想要表达什么,首先我们的从作者波西格所生活的时代说起。
1968年6月,波西格宣称自己想就精神与技术生活中彼此割裂的问题写一本书,之后诞生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该书出版后获得了评论和商业的巨大成功。次年波西格游历哈德逊河,这是《莱拉》海上游历的原型。
波西格的初衷是探讨精神与技术生活的彼此割裂,这就得谈到美国六七十年的社会背景。
彼时的美国社会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反越战运动蓬勃兴起;
第二,嬉皮士运动方兴未艾;
第三,黑人民权运动如火如荼。
这三种运动又彼此合流,对美国传统的三大价值支柱构成了冲击:
第一是爱国主义;
第二是英式维多利亚文化的美国版本;
第三则是臭名昭著的白人至上主义。
看着这样的社会背景,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只想到一个词——礼崩乐坏。
当旧有的道德秩序被全面破坏,新的道德秩序又未建立或者未完善到足以撑起整个社会,剩下的就是混乱。
波西格苦心孤诣地构造出一套复杂的价值体系,以便树立评判好坏善恶的价值尺度是具有多元性的观念,然而结合美国如今文化高度分裂的现实,显然波西格的哲学普及工作失败了。
那么波西格在《莱拉》中,要向我们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Metaphysics of Quality”就是波西格哲学的核心主题“良质形而上学”,也称“价值形而上学”,或者简称为“MOQ”。
“良质形而上学”认为,道德规范不止两种,而是有五种:无机-混沌的
生物-无机的
社会-生物的
心智-社会的
跃动-静固的
跃动-静固的规范认为,生命中什么是“好”,不由社会或心智或生物来定义。
在“良质形而上学”的理念中,嬉皮士运动是符合道德的改变,七十年代初开始的伪维多利亚道德姿态的无意识回流才是价值的崩溃期。
人类的历史是在不断进化的,在进化的不同时期也会出现相应的道德体系。就像历史上,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于是有圣人孔子出现,重新制定礼;到了宋代,宋儒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到了近现代,又有短暂的完全摒弃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时期,再到现在,我们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有些理念只能存在于当时,后世再看就是荒谬,有些理念甚至在当时都是荒谬。可每一种新理念的诞生,都是一个民族为了自己的存续而进行的尝试,或正确或错误,总得要往前走。
今时今日,重温波西格针对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乱象所进行的哲学思考,仍有现实意义。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结尾:好是一个名词。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