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钟晓芹式婚姻 :做好这4点 复婚才值得

2020-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罗小兔

《三十而已》的大结局上线,钟晓芹和陈屿甜甜蜜蜜地复婚。

但众多网友对这俩的婚事,依旧表示深深的担忧。

最大的原因还是两人之前的沟通问题,实在忒大了。

回顾下这两位的大型沟通bug现场。

钟晓芹母亲会趁小两口都不在家时,来家里帮晓芹陈屿做饭。

陈屿说,你能不能跟你妈好好说说,让她别趁咱俩不在就自己来,来了还归置屋子还做饭,搁谁有个田螺丈母娘,谁也消受不起啊!

晓芹回答,我说了呀,她就从每周四次变成每周两次,她是怕咱俩点外卖不健康,反正她跟我爸也要吃饭,她就来这儿做了之后呢,拿回去一点不麻烦。

陈屿说,这不是麻烦不麻烦的问题!钟晓芹你都三十了,你还要让别人伺候你到什么时候啊?结婚成家,你觉得你自己成家了吗?

晓芹,这什么意思啊,我不是跟你成家了吗?

陈屿说:

我是真没觉得,你真的觉得自己在家住过吗?

我一出差一出门,你想都不想就回你爸妈那儿,你从精神上就没离开过他们!

我有时候都觉得,你不是没成家,你是没成年!

晓芹:不就我妈来做几顿饭吗?你至于说话这么难听嘛?

晓芹流产后和陈屿吵架,跑到顾佳家里住了一晚,隔天一早陈屿来接人。晓芹跟着陈屿去吃早饭。

钟晓芹:

以前我们谈恋爱,刚结婚的时候,我们吃饭都是坐在一边的。

我们恨不得,偷偷地把手放在桌子底下,拉着手,可是从什么时候你就坐到对面去了?

陈屿:

钟晓芹,你的记忆可能是出现偏差了。

咱俩之前吃饭是坐一边的,那后来不是因为有一次咱么去一家特别火爆的餐厅,人特别多,你不愿意和别人拼桌,才让我坐对面的吗?

就像那天你问我,衣服为什么我自己都单洗,那不是因为两年多之前,我洗坏了你两件真丝的衣服,你跟我说让我别碰……

钟晓芹生日当天,陈屿因为工作问题没有及时回复晓芹消息。

结果暴雨,钟晓芹淋到湿透了回家。

钟晓芹说:

自从孩子没了,我每天失眠,我每天靠着这些耳塞在睡觉!

你知道吗?你关心过吗?你每天睡得跟个死猪似的!什么都不知道!

还有你这些鱼缸吵死人了,我受不了了!

陈屿:

这是要有你说的这么严重,你该看病看病去。

你跟我这儿找什么茬啊?

陈屿和钟晓芹的几次沟通,都是”你说的字我每个都知道啥意思,但连起来就是不懂“的大型沟通惨案现场。

陈屿不希望丈母娘过多介入小两口的生活,晓芹却以为丈夫的意思是怕给丈母娘添麻烦。

晓芹回忆过去挨着坐手拉手的日子,是希望彼此能有更多情感交流,陈屿却以为她就是在纠结吃饭为什么不坐一边。

晓芹说自己流产后天天失眠,是希望得到丈夫的关心,陈屿的理解是,你生病了找医生啊,找我有什么用?

……

你在和另一半的沟通中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你曾想过要怎样才能让你说出来的话,让对方听懂吗?

《非暴力沟通》一书说,这世界上有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要不,试试?

01

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

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最便捷的方式,也是我们用来沟通最多的方式,语言的发明,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准确、顺畅,但我们说出的话,是不是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面对钟晓芹留下孩子的决定。

陈屿:

当父母是多大责任你明白不明白?

不论是经济基础、心理建设 还是动手能力, 你哪点做好准备了?

养比生难多了,你连自己都没弄明白,你怎么当妈啊?

陈屿可能只是想说,我希望做更周全的准备再要孩子。

但一句“你怎么当妈啊”,怎么听都是在谴责妻子没有当妈妈的能力。

表达出自己的真实心意,需要一点非暴力沟通的技巧。

交流时,不是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这里包括四个方面,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非暴力沟通》一书指出,人们容易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陈屿看到的是晓芹在他出差时会选择回父母家小住,但说出口的是:

你从精神上就没离开过他们,我有时候都觉得,你不是没成家,你是没成年!(←评论)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进而反驳。

果然,晓芹听到立刻就站起来反问,

“不就我妈来做几顿饭吗?你至于说话这么难听嘛?”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做到良好的沟通,第一步是学会观察,并尽量不带评论的说明你所观察到的事实。

举个实用点的生活场景:

我刚和他说我姨妈来了,他让我喝热水!(←观察)

他个SB直男!(←评论)

02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区别感受和想法。

感受是当我们遇到一件事、听到一句责备时,内心的感觉,可能是开心、欢乐、感激、愤怒、同情、痛苦、无助、紧张……

作者也在书中着重说明

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共同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这话有点拗口,我翻译下,我们的情绪只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到事实。

举个剧中的例子:

事实是:钟晓芹胎停,需要清宫。

钟晓芹认为陈屿应该先安抚自己的情绪,两个人一起倾诉失去孩子的痛苦,所以,当她看到陈屿为了让她手术早点做,跑上跑下疏通关系时,只会觉得愤怒、失望,继而认为陈屿是不是压根就不想要孩子。

那如果钟晓芹也觉得孩子在身体里多待一天多一天伤害,那在看到陈屿为了自己跑上跑下疏通关系,是不是就会觉得丈夫真的很爱她呢?

《非暴力沟通》书中提到:

大部分男性,以及相当一部分女性认为说出自己的感受是一种示弱,但事实上,说出感受并不是示弱,只是为了让对方更加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思考。

当对方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思考时,沟通往往会出乎意料的顺利。

依旧是举一个剧中的例子:

看完球赛回家,钟晓芹躺在床上,陈屿坐在床边,两个人再度为要不要留下孩子开始了讨论。

钟晓芹问,“你是不是特别不想要这个孩子?”

陈屿说,“我是不敢要,我怕将来有一天这孩子跟我说,他最倒霉的,就是摊上了我这样的爸爸。”

这是为数不多的时候,陈屿选择袒露心底最柔软的感受。

钟晓芹回答:

你跟你爸不一样,他也不会是你弟那样。

陈屿点头。

两个人终于达成了要孩子的默契。

03

第三要素是明确自己的需要。

书中指出,

非暴力沟通的需要,是指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求。

比如,自由选择、庆祝的权利、玩耍、食物、水、尊重、爱、支持、理解等等。

但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说出“我要什么”,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可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

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在孩子意外来到后,钟晓芹一开始非常忐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希望留下孩子还是放弃,甚至选择询问顾佳的想法。

等陈屿回家后,她也是说“随你吧”,并没有说出自己的

想法。

于是就有了陈屿拉着钟晓芹上医院流产的剧情了。

后来,当钟晓芹清晰说出自己想要生下孩子的意愿后。

两人开始了激烈的争吵。

但也是这次争吵,令两人就“要不要孩子这件事”说出了各自的想法。

吵架结束后,陈屿看到了妻子在留下孩子这件事上的态度,第一次表示孩子要不要大家可以再商量。

有人可能会惧怕争吵,但正确的争吵对于了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想法形成的原因是有利的,所以不需要因为害怕争吵而选择回避问题。

04

第四要素是准确的说出,希望对方做什么事情。

有时仅仅说出自己的需要是不够的,因为“需要”很多时候是抽象的,比如“陪伴”。

对于陈屿而言,他觉得在家时,自己养鱼,老婆刷剧就是陪伴。

但钟晓芹要的陪伴,要就像她写在小说里的那样,从今天起,不管多忙,我们都要一起吃饭,饭桌上不玩手机, 不开电视,我们只聊家常。

准确地说出自己要什么,对方才更有可能给出我们期待的正面回应。

陈屿钟晓芹有一场非常温馨的互动,钟晓芹想要老公给自己煮饺子吃,提出来了,比较轻松就获得了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观察客观事实,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确自己的需求,最后是说明希望对方做具体什么事情。

当然,书里也强调了,我们表达了希望对方做什么事,不代表对方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

非暴力沟通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用来提升彼此间沟通效率,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感受、需求,也能够更好的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一味的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本质上就是一种暴力沟通了。

沟通的双方是平等的,都可以选择说出自己的需要,但也要尊重对方拒绝的权利。

非暴力沟通与其说是一门“沟通”的艺术,不如说是更深入的倾听、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的艺术。

我们渴望被了解,渴望了解别人,渴望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而不是被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主导生活。

如果你想做一个善解人意和己意的人,就从尝试非暴力沟通开始吧。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