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篇婚姻育儿老人愿

婆婆的烙饼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48人  一心_b9bd

 

婆婆的烙饼

  插着耳机听着音乐,嘴巴咀嚼着婆婆手工烙制的油坨坨、糖坨坨,油的爽口、甜的暖心,筋道酥软有嚼头,看着盘子里渐吃渐少的饼子,我低头用手摸了摸撑撑的胃囊,打了个饱嗝——好香。

  圆而不一,火色不是很均匀,但一个一个却让我和孩子们馋的口里流水,眼里冒星。

  无添加剂,酵母发面,起面、醒面、揉条、包馅、擀圆形,再贴入木柴烧的大铁锅里,翻烤,一遍遍挪移,到烙成金黄色时出锅,咬一口,那个味儿,哇!没吃过者自己脑补吧!

  看着锅台边佝偻着背,满头华发的婆婆,我的眼角竟有了些稍稍的雾气迷蒙,能不老吗?我都四十了,我的女儿,她的大孙女都快十七了,婆婆岂不是近七十了吗?

  哎!岁月不催人自老。

  嫁到夫家十八年了,进了这个门,融入这个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磨合和自然。

  初见婆婆是一个寒冷的冬月,很高的个儿,枣红色的棉袄外套端庄得体,慈祥的笑容,温婉的音色,那时的她在我眼里便是位和蔼的乡村中年妇女。

  我打了声招呼,她红润的面庞留给了我一个温暖的记忆。

  想都没想过,这位妇人后来会成为我人生关爱里不可或缺的母系仁爱标榜。

  婆婆上过几天扫盲班,基本上不识字,生活一路走来,印证在她脸上的除了沧桑就是流年似水。

  我是个随性的人,情绪不稳患得患失是我性格的一大弊端,初为人妇的开始,我不懂炊烟袅袅的烟火;晋为人母的喜悦,冲不掉我寡欢的悲凉;女孩——女人——母亲,这三者角色的转换任我在晕头转向的日子里看不尽前进的能量。

  倒是婆婆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指给了我过日子的力量和勇气。

  她常说,苦也好累也罢,一看到自家的娃儿满地跑,再难吃的饭都是香的。

  她还说,人只要勤快,日子过富足了,才会在人前腰杆子笔挺,说话有份量。

  她更是在多少个黄昏和我随意的聊着,只要你肯学肯干,啥都能做好,人只要心善,老天都会助你。

  婆婆没有女儿,她的爱,她的心,在无需刻意的相互尊重里给了我满满的家庭之爱。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爱就是给予,那种温度的觉知,足以坦率直接的让你感动的热泪盈眶。

  那一个凌晨三点钟,先生在睡梦中哭喊着“妈、妈!”,被我摇醒的顿刻,他泪挂两腮,像个孩子般对我说:做了个噩梦,家里失火了,妈妈在里面……

  我安慰着他惊悸的身心,噗嗤一笑:老公,周公解梦,祥瑞呀!预示着生活会越来越红火。那么慈眉善目的老人家,上天都会额外眷顾的。

  先生挂着泪的脸颊逐渐喜形于色,恢复了钢铁汉子的本色。

  次日,急忙驱车回村,还未进门,就传出婆婆爽朗的笑声。

  又到年底了,孩子们嚷着说,一放假就要回村,我最爱回到奶奶身边了,奶奶最好了,奶奶做的饭最香,奶奶烧的水最甜,奶奶哪哪都是最好的……

  我有点“失衡”了,好似还有那么一丁点的“嫉妒”哟!(捂脸)

  “妈,你烙的饼好香啊!过年回家我还要吃”。

  “有有有,知道你们惦着那口,我给我娃们留着呢!”

  “嘻嘻!妈,你太好了,爱死你了”

  ……

  我挂断了打给婆婆的电话。

  心里的喜悦还在流淌,不只是婆婆的烙饼香,渗透在表情的“爱”在延绵涤荡的亲情里更懂温馨的含义。

  祝福老人家: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