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杂文随笔精选录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灯下夜读】七情伤人,忧愁最深,恼怒最烈

2020-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关观
新松

说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颐养诠要》里讲:“七情伤人,忧愁最深,恼怒最烈。忧能遏绝生机、大伤阳气,怒则肝火一盛,则伤本经之血,且伤脾经。”

此言不虚。

忧愁伤人最深。我们熟知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即是忧愁伤人最深的典型案例。杨军老师在《谁解其中味》一书中,为我们划出了反映林姑娘心理活动的重点段落。

“林姑娘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深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从中我们看到林姑娘言词尖刻、心眼小、计较多,每每觉得寄人篱下,事与愿违,心事无人知,便心里委屈,情志抑郁,闷闷不乐,泪水涟涟。长此以往,小小年纪“冷月葬花魂”。

再说恼怒伤人最重。怒的表现是肝火太盛,控制不住情绪。你看怒火中烧、怒气冲冲、恼羞成怒、怒不可遏、怒目切齿、勃然大怒等等成语,都能感受得到这种抑制不住的强烈不满。

怒,一则自伤,二则伤人。

《曾国藩日记》中,有一则记述了曾国藩怒向朋友郑小珊后的“自反”。

“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漫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龌龊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

从中看出曾国藩没能控制好情绪,怒怼朋友郑小珊,而且人家已经让步了,不和你一般见识,可他还是不依不饶。后来自我反省,深挖根源,认识深刻。

老实讲,生气、愤怒、发火,人之常情。但是,无论是从养生健康角度,还是从和谐友善出发,我们都要学会“制怒”,不自伤,不伤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修身的功夫。

古人在这方面还是很有招法的。林则徐在公堂上高悬一块书有“制怒”的匾额,时刻提醒自己。西门豹“佩韦以缓怒”,一待动怒,就用手来捋顺一块柔软的皮张。陆游靠养花、郑板桥靠画竹来平息情绪,修心养性。

对此,我们是需要用好“拿来主义”,拿来学学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