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正当“拿”引发的思考
关于不正当“拿”引发的思考
这周一个孩子来报告班里某孩子好几次没通过正规渠道“拿”学校超市里的东西,并教唆同学也去“拿”。这超市里的所有物品是学校精心设置让孩子通过课堂努力获得的积分去兑换的。
一经调查,有3个孩子参与了这不正当行动。
有趣的是三个孩子一开口都说是别人叫她去这么干的,都在互相推诿责任。 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孩子们一有出事第一反应都是推给其他人,一个原因是他们害怕被批评吧,那么第二原因呢?为什么到第四个孩子能像天使一样不听她们教唆,并来告知老师?
跟家长沟通起这事,家长A当着老师的面直接问孩子:“是你一个人去,还是她们叫你去。”是谁先叫你去的……”在这一系列询问中,我发现孩子的眼神本来不敢看妈妈到可以正对着妈妈,本来不敢抬头到仰头跟妈妈说话,本来不敢大声讲到前最后语气坚定的说是谁谁叫她去的。被引导的好像自己没犯错,被逼无奈犯错似的。
家长B呢跟我对话过程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孩子们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她家孩子排老三,只是跟班。
这是袒护呀,如果每次都用互相推诿的沟通,孩子就会认为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是听别人的,错不在我,恶性循环只能是旧的模式巩固旧的结果,不利于孩子的自我发展。
今天家长c发来了,让我把她的优秀家长撤掉,觉得自己因为这事不符合。她也用了“跟从听从”来形容这事,这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又想明白了,表面上看来是袒护是一定程度的宠爱,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犯下的错难以接受,不敢相信。
我用一点点先跟后带的方法跟家长c进行了沟通,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我发现这方法不但能帮助对方找疏通情绪,更是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其实整件事发生,我没有去多问,去推证哪个到底是谁先教唆谁去“拿”,重要的是希望孩子能有自我意识,也因此我更加知道了“亲爱的,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的难能可贵。 作为父母,多一份接纳,这才是教育真正的开始。向内向未来帮助孩子看见内在的自我,孩子才会成长的更好。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去揪清楚“不是我家孩子先做的”,这样的教育意义并不大。
作为老师,一开始是很生气,但也为自己开心,学习nlp后能有足够的心平气和去处理这件事。感恩N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