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八)
从学徒期就独自在异乡工作学习,到正式定岗后没多久就又被派到外地。
老天仿佛故意让母亲提前接受成年的洗礼,所以早早的就让未成年就参加工作的母亲东奔西跑,颠沛流离!
两年的磨炼,不禁让母亲尝尽了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还让内向软弱的她变得更加坚强!无休止的替班借调非但没有磨掉她的棱角,反而让她越挫越勇!
定岗后的首次轮岗借调,不到二十岁的母亲就又被派到了海伦。
海伦市位于北安市东南一百一十多公里左右,两站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一百公里多一些,海伦火车站也是哈铁局管辖下的众多三类车站之一,在当时的黑龙江中部,经济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而母亲所属的电务段也和车务段、工务段一起,被称为铁路系统的三大重要岗位!
这次到一百多公里的海伦工作,母亲开始是有一些抵触的。毕竟在通讯、交通、衣食住行等都不太方便的当时,一个不到二十的小姑娘离开父母,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的环境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月!而且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甚至因为当时的工作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写信……
但吃苦耐劳的母亲,很快的就调整好了心态,也慢慢的适应了这种外派的工作方式,因为除了工作和生活会艰苦一些,可是益处也是显而易见!
不单是不同的工区能够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而且分工区由于老工人不多又会积极的锻炼新人……另外,在铁路工作还有一个好处不得不说,那就是铁路职工坐火车——不花钱!
开玩笑!你看哪个单位做通勤车花自己钱?没错,我母亲单位的通勤车就是火车!
六十年代能坐上通勤火车,也是一件自豪的事,不过还是有一点小遗憾的,那就是北安——海伦的火车只有一趟,还不是每天都有!所以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在当时就像横亘在母亲面前的天堑,遥远且无法逾越!
也只有换休的日子,母亲才会高高兴兴的坐着“通勤车”回家。
在海伦工作了一个月后,母亲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件大事——转正的第一月工资终于到手了!
母亲的正式定岗的第一个月工资是多少呢?扣掉一些零零碎碎,净胜——15·8元!一个吉利的数字!
15·8元在今天也就是一碗牛肉面顶多在配上一瓶水,可是在兜里比脸都干净的母亲眼里,却称得上是一笔巨款!
当时那个年代15·8元到底能买什么呢,从母亲并不清晰的记忆里依然能寻到端倪,经过甄别筛选后,大致的轮廓已经完整——
在1960年的北安,精粉两毛多一斤,标粉一毛五一斤,大米两毛钱一斤,小米一毛钱一斤,花生油一斤六毛九,猪肉一斤六毛多。牛肉价格七毛钱一斤,羊肉价格八毛左右一斤。黄瓜每斤五分钱左右,大葱每斤六分,当时的鲫鱼每斤三毛到四毛钱,大白虾仁能卖到五毛左右,海蟹一斤四毛五……
如果要笼统的计算一下15·8的购买力,那么大致就是——
十斤大米、五斤标粉、五斤花生油、三斤猪肉、两斤羊肉、四斤鲫鱼、五斤小米、两斤虾仁、五斤大葱、五斤黄瓜……
以上这些,基本上是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伙食,可见当时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