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为阅读计划失败而焦虑吗?
阅读,我是又爱又恨,明白阅读很重要,也知道很多成功人士都有阅读的习惯,可我却总是失败,充满焦虑
报名参加阅读训练营,一旦21天训练营结束了,我就放弃了,打回原形;阅读,想做笔记、做手账,发现坚持2-3天,就放弃了,笔记本放在哪儿都不记得了;频繁出差,带上纸书,不够方便,慢慢的就不带了
这些挫败的经历,一直困扰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能够坚持阅读
最近在读《认知觉醒》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在书中,关于阅读,我有了3点新的认知
首先,阅读是个技术活,是需要训练的,习惯的养成,先训练半年,21天不足以养成阅读习惯
其次,阅读时,选书比读书更加重要
回想过去选书的经历,往往会根据读书达人的推荐来购买,我印象很深刻,前两年《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非常火,很多读书达人推荐,当时我非常兴奋的买了这本书,结果只读了30多页就放弃了,因为我读不懂这本书
选书兴趣、难度、需求这三个要匹配,选择的书籍处于阅读舒适区边缘,既不会太难读,也不会太容易,阅读不适合的书,是在浪费时间
最后,阅读深度比速度重要,阅读质量比数量重要
有段时间,我对一年能读500本书的人,是非常崇拜的,认为很厉害,于是给自己定下一年读200本书的目标
那时候的我,在追逐阅读速度和数量所带来的快感,对于书中的内容,我处在浅尝辄止的状态,时间久了,我根本不记得我看过的书里讲了什么
《认知觉醒》里有个关系我印象深刻:成长过程当中,改变量的效果大于行动量,行动量的效果大于思考量,思考量的效果大于阅读量
认清了这个关系之后,我才意识到,阅读深度和质量的重要性,也不会因为做不到一年读200本书,而焦虑不安了
《认知觉醒》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旦把认知上想通透,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
读了这本书,我便开始行动,培养阅读习惯,那我是怎么做的呢?
(1)选书,会结合兴趣、难度、需求这三者进行选择,一般会快速浏览书的目录,再选择其中一个篇章,快速翻阅,仍然想看,就加入到书架中
(2)减少阅读打开成本, 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所以我的阅读,以电子书为主,纸质书籍为辅,目前是在微信读书上阅读
选择微信阅读是因为,划线、做笔记、翻阅方便,还能看到其他人的阅读笔记,阅读中书本提到的其他书籍,会自动关联,搜索方便,评估下来,体验感不错
(3)保护阅读时间,会给自己留出30-60分钟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里,只做阅读这件事,读多少内容不做规定,但要读足够的时间
(4)注重输出,我会准备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和一支笔,方便放在包里,用10-15分钟记录,阅读中,不再追求记得全,只记录有感触的点
例如,书中有些问题的参考解决方案有4-5个,我感兴趣的有1~2个方案,我就只记录这一两个,因为记得多并没用,能实践才最关键
与过去,准备精美的笔记本,带上3-4支不同颜色的笔,写得工整漂亮不同的是,现在不再追求美观了,简单、高效、有用才最实在
记完笔记之后,我会在语音写作直播间里,拿出笔记本,用自己的理解,再把有感触的地方结合例子总结到当天的语音写作中,随时记录思考,下了直播间后,花60分钟左右整理成文章,发布到公众账号上,写文章这个步骤不一定会有,一周有2-3篇文章输出就可以
《认知觉醒》这本书提到,高阶读书,两个要点,一是产生关联,二是输出文章,语音写作能很好地将这两点结合起来
(5)凡事先完成再完美,文章输出,写满1000字再说,写的过程不批判自己,写完再修改
就这样我在阅读这件事上,终于踏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