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关于学习与写作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高效人士秘籍 || 沟通高手必备的换位思考逻辑

2022-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每月读本书

一.学员的抱怨

曾经在做高管辅导的时候,辅导过一个专业能力极强的人,他想要跳槽,跳槽的原因很简单:领导不公平,提拔了一个能力很差的人。当时,我并没有着急去否定他,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我刚加入外企的时候,每天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干活,我就发现我的成果不如同部门的同事好,最终的结果也和我的感受一样,我就很生气,为什么这么努力,结果却不好呢?是不是我不够专业啊!

这就出现了沟通第一个误区:多练习就可以成为高手。

我的领导就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你这么努力,绩效却不如***吗?我的回答非常理直气壮啊!我说: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我就改正了,我就不会问您了!当时,我也是强压着火,我心想:这不是说的废话吗?

然后领导很无奈,遇到了一个聋子,听不懂领导说话。我特别佩服我的领导,遇到了聋子,我的领导选择了不做哑巴!就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观察过她是怎么工作的?

这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啊!我可以观察一下高手是怎么做的啊!

这里就出现了沟通的第二个误区:沟通是对方的问题。

我的领导第一次提示我了,如果是一个职场经验丰富的人,就会很多办法了,可能去想,领导为什么这没问啊,希望我怎么做啊!如果实在想不通,是不是可以问一下:“领导能不能给个提示啊?”而我不是,呆呆的楞在那里,啥也不做。这种情况就叫聋子,对方的话,听不懂。这就导致了沟通不畅!

很多人遇到了这种情况怎么做?就是做个哑巴,我不说了,你太low了!但结果就是不通畅,影响了两个人的利益。关于更细致的内容,大家自行思考,我要做哑巴老师了。

最后又出现了沟通的第三个误区:直接说效率最高。

很多时候,如果对方没有投入,就不会收获。而直接告诉对方,往往对方投入小,可能就会没收获。当然也会有聪明的人,很快的领悟到,但以个人的经验,投入少的情况,大多数都是低效率、没有信息传递的。

而我的大老板,使用了提问的方式,请对方思考,让对方自己去找答案,而自己找到的答案和对方给出的答案,哪个更受欢迎呢?

大多数情况下,提问引导对方的效率可能会高于直接给出答案的效率。

二、自己寻找答案

当我给这位学员讲完我的领导和我的故事的时候,他就很好奇,这和他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领导会提拔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呢?

我就分享了一下我的观察结果:我发现她经常会求助他人,让专业人士帮助自己,而自己更多的作自己擅长的事情,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去请别人做。双方互利互惠!

而这位专业能力极强的学员大概有五分钟,没有挂电话、也不说话,我估计他是想到了什么?他说,谢谢老师,我知道了。领导应该是没有收钱,也没有提拔白痴,这个人专业能力不如我,但协调资源的能力确实比我强。

换句话说:这位学员找到了答案,也就是我们要换个角度去沟通的目标:通过沟通让双发达成共识,这也是完成绩效的一个重要能力,甚至和专业能力一样重要,有些时候甚至比专业能力还重要,例如,这位学员的结果。

三、沟通角度影响沟通结果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中,史蒂芬柯维讲了一个故事:

史蒂芬柯维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旁边的爸爸带着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在地铁里又喊又叫,相互打闹,爸爸呆呆的坐在那里,始终无动无衷。地铁车厢里的人都不停的窃窃私语,而面对大家的指指点点,这位父亲依然无动于衷,最终大家都开始有些愤怒了。史蒂芬柯维这时站了出来,对着这个人就说到:先生,这里是公共区域,您的孩子在大喊大叫,或许您该管管他。

这个父亲好像如梦初醒,回过神来说到:“我非常抱歉,我的妻子刚刚过世,我现在有些手足无措,我想孩子们可能和我一样,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当这位父亲讲完这段话之后,这节车厢所有的人都不再抱怨这位父亲和五位孩子了,而是投出了怜悯的目光,柯维更是向这位父亲讲了抱歉和鼓励的话。

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背景,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那很可能就会像这节车厢里的人一样,误会了对方。

误会的灾难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的句谚语。

这个伯仁,本名周顗(yǐ),东晋元帝时期人物,时任尚书,是时任司空王导的好朋友。

王氏的王敦时任江州牧、荆州刺史。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服朝廷管束,晋元帝很是恼火。王敦不为元帝重用,大为恼怒,于是起两万精兵,自武汉直扑南京,晋朝中央大惊。

王导入朝请罪,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王导叫住周顗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就说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一高兴,又喝多了酒才出来。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只对左右说:“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

而王导却不知情,见周伯仁这样,便很生气,不仅如此,他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自己的坏话了,于是暗恨周伯仁。

而后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新得志。王敦知道王导和周顗关系不错,便问王导周顗是否可以重用,但王导始终不说话。王敦明白王导的意思边杀掉了周顗。

王导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所以,在沟通中的我以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沟通去决策,我们将会产生很多的这种误解。

四、如何换位思考

在沟通中,相对较好的换位思考方式是移情聆听。

首先我们先要讲一下,移情聆听不是自传式回应,常见的自传式回应是典型的非移情聆听,下面四种情况,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如果有类似的情况,一定要避免。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移情聆听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复述对方的语句,以客观事实为主。

例如,一个儿子跟爸爸去抱怨:上学真的是无聊透了!

如果爸爸自传式回应,就可能会说:“你怎么会这样想,这样想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上学的时候也这么想,现在发现多亏我上学的时候好好学习了!”、“你可不能这么消极,这样消极暂时是快乐了,对于长久来看,是伤害到你自己了!”

正确的回应是,要去复述对方的想法:你是说每天上学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你是说每天上学学习的东西很无聊?

第二步,加入解释,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理性事实为主。

例如,是上学学习的知识让你感觉没有用吗?你是感觉听老师讲课的方式让你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第三步,引入自己的体会,可以从心情或者情绪上去讲述自己的感受。

例如,“看来上学让你不太开心啊!”、“看来上学让你每天压力满满啊!”

第四步,确认自己的感受后,可以深入交流。

例如,是不是只要一说上学就情绪不好?是是不是一说上学,就压力倍增啊?是不是每天上学结束,让你很有挫败感啊!

你觉得上技校的同学现在很好?是因为他们已经能赚钱了吗?

你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成绩依然不理想吗?

第五步,了解对方的情况,酌情给出建议。可以通过深入沟通,去了解对方的心理想法和心理需求,去移情聆听。

这部分内容,如果感兴趣的伙伴,也可以去学习一下《同理心》或《非暴力沟通》,那里面会对事实、评价、感受有更深入的理解。当然,也可以留言给我,我也会做更深入的解释。

只有了解对方的需求后,才可以给出建议。沟通高手不仅仅需要去表达自己,更需要去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需求后,再做沟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