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发展,离不开成长型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成长型思维卡罗尔·德韦克在起代表作《终身成长》中提出,根据认知思维分类,人类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是指人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普遍相信天赋只是起点,自身的才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提高的。
很多人希望自己的职场之路是呈上升趋势,但工作几年,掌握的仍是本职工作的相关技能,其他能力却没有跟进。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通过时间经验作为升职资本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需要通过提升个人能力和价值来实现职场的跃迁。
《学习敏锐度》一书中也提到了成长型思维,并且作者瑞米是成长型思维的受益者。
那么,如何将成长型思维落实到行动上,瑞米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了结论,我们需要加强“对学习敏锐度的意识和刻意练习。”
正是基于这一原则,瑞米在自身敏感脆弱、没有职场优势的情况下,逐渐实现提升能力,快速成长,并成为了公司保留型人才。
如今,瑞米创业成功,创办了婧鉴咨询,同时成为了精力管理教练,帮助很多受困于职场问题的人走出误区。
《学习敏锐度:7步实现复利式成长》就是瑞米将理论学习运用于实践的经验之谈,书中内容涉及到职场升职、人际交往、管理团队等方面,包含自我认知敏锐度、心智敏锐度、人际敏锐度、目标敏锐度、变革敏锐度、结果敏锐度和幸福敏锐度这7个章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职场问题,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德鲁克曾说:“所谓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做什么,而是,今天做了什么,才可能有未来?”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成长型人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持续学习,将知识转化为才干
很多人步入职场后便放弃了学习,除了公司组织的培训外,平时几乎不看书,也少有专业知识的摄入。
但实际上,为了职业发展,进入职场后更应该要持续学习,保持终身成长。
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化为已用,这也是提升个人实力的关键。
《学习敏锐度》中提到,职场能力可以拆分为三层,分别是:知识,技能和才干。
图片来源《学习敏锐度》知识是由有意识的学习得到的,具有专业性,不可迁移。
能力是实践结合知识后所得,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培养。
才干是一个人最无法替代的特质,是将知识和技能内化后得到的可用于多种领域的实力。
由上图可以看住,能力和才干都是可以迁移的技能,即便换个领域,也可以运用到新的工作,因此需要重点培养。
二、给自己贴标签,打造个人品牌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木桶理论,在传统教育中,补足短板才能让一个人尽善尽美,于是,我们会因为关注自己的短板,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瑞米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刚进入职场时,因为不谙人情世故,缺少眼力见,总觉得自己很笨,也没有什么优势,哪怕自己是北大博士,在专业领域优于常人。
职场中,我们需要摒弃这种潜意识的消极想法,实际上,标准化的“木桶”没有差异,有长板,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同样的道理,《学习敏锐度》中也有提到:一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品牌,要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职场标签,这样才能在职场中被人记住,变得不可替代。
为了发挥所长,打造个人品牌,我们可以尝试做“T形人才”,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图片来源《学习敏锐度》T的横线代表能力广度,竖线代表专业深度,是技能标签。
横向发展,是拥有多项技能,例如同样岗位,你有办公软件用得好,能上台演讲、授课等多项技能,关键时刻能发挥所长。
纵向发展,是在某一领域深挖,做到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对本职工作的专业度更强,有多项资历证书等。
无论是横向发展还是竖向发展,都可以为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培养做选择的实力,提升价值感
当你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或学着不喜欢的专业,该怎么办?
《学习敏锐度》中给出的答案是:“在专业上尽量减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其他一切事情上尽量增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图片来源《学习敏锐度》面对不能马上改变的现状,保证顺利完成,然后不再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而是转向其他感兴趣的事情。
这样做其实是为“改变”寻找更多可能。不再过度消耗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减少内耗,同时花时间尝试不同可能,能更好地寻找价值感,提升幸福感。
很多人想转行的人,在保证主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寻找副业,然后通过副业实现转行,就是这样的道理。
最后:
张遇升说:学习,是连接知和行的桥梁。《学习敏锐度》这本书也像一座桥梁,教会我们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我们都在努力让明天过的更好,而这本书会告诉你,今天要怎么做,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