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你可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笑 

2017-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脸猫的自留地
电视面前失去思考能力的人们

所谓娱乐至死,批判的不是娱乐本身,而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娱乐化,以致人们只会傻乐,忘记了思考,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而笑,笑过之后,便是死寂的空白。

波兹曼说相较于奥威尔的恐怖压迫,更有可能实现的是赫胥黎的预言,即我们不会被老大哥的淫威所震慑,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作为一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波兹曼见证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印刷术时代的没落以及电视时代的蒸蒸日上,在波兹曼看来,两个时代的交替所带来的公众话语的娱乐化,以及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1.媒介是什么

波兹曼认为,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

那么何为媒介呢?媒介指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工具,“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

所谓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我们所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媒介作为一种隐喻,用隐蔽但有力量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比如,钟表的发明让我们认识到时间,从此我们遵守时间、节约时间,甚至拘役于时间,事实上呢,分秒的存在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钟表定义了时间,我们便漠视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自此,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我们对世界的种种认知,并不是它本来的面目,而是它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语言即媒介,媒介即隐喻,隐喻创造了文化。相应的,当电视成为新的语言,新的媒介,它便会塑造独属于电视所能创造的文化。

媒介是认识论,它能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文化。表达思想的方式同思想的真实性是相关的,比如学术界里,出版的文字被赋予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远远超过口头语言,可以长久存在的书面文字比即刻消失的口头语言更接近真理。

书籍这种媒介形式要表达的内容同电视这种媒介形式要表达的内容全然不同,那么谁更接近真理呢,或者谁更有利于我们的文化发展呢?在波兹曼看来,印刷术尽管有种种弊端,但是在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400多年历史中,利大于弊;而电视的出现及对文化中心的占据,则损害了公众话语的严肃性和价值。

2.印刷术时代VS电视时代

为什么印刷术时代的书籍能让人们理性有条理,而电视就会让人们失去大脑,让人们丧失思考能力呢?

印刷机统治下的社会,是“阐释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无法容忍自相矛盾,理智而冷静。而电视行业开始横行,“娱乐业时代”便开启了,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是零星而破碎的,语境缺失,历史被舍弃。

主导媒介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商业、新闻、宗教、教学等无一幸免都遭到了娱乐化的侵蚀。

印刷机时代,政治话语是严谨的,竞选者的政治见解决定着其政治生涯的辉煌与否,同时要求选民对政治生活足够关注且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娱乐业时代,政治话语是口号式的,竞选者的发型和妆容更加重要,选民无需理解晦涩的政治政策,他们只需要辨别谁看起来更加可靠。印刷机时代,新闻资讯是有效的,听众可以依靠这些信息作出影响个人生活的决策;娱乐业时代,新闻资讯不过是消遣,是社交谈资,是发生在同自己永远没有交集的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印刷机时代,宗教是神圣的,其意在让人们获取心灵的平和与宁静;娱乐业时代,宗教也是喧嚣的,沽名钓誉的牧师们甘做娱乐的奴隶,宗教仪式、教义都为适应娱乐而改变。印刷机时代,教学是庄重的,获取知识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娱乐业时代,教学是趣味性的,所有的知识可以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播放出来,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不过只是凑了个热闹而已。

一个是清晰易懂、严肃理性、逻辑严密的语言,一个是无能而荒唐、低幼化、娱乐至上的语言,难怪作者如此推崇印刷时代,而鄙夷娱乐业时代。

3.娱乐何以至死

娱乐真的会至死吗?30年前炙手可热的电视行业已经被如今的如火如荼互联网行业所替代,仿佛波兹曼对社会公众话语严肃性缺失的批判放在今天更合时宜。

网络剧、综艺、选秀等各种形式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曾经我们赞美幽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出人意料,并且能够让人心生愉悦之情,现在我们推崇搞笑所传达的无厘头和摸不着头脑,因为这让我们无需伤神费脑就能开口大笑。

热搜排行榜、头条新闻等又在娱乐业时代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们的出现让原本严肃的新闻行业为赚取点击率而造势,为获取流量而摇身一变为标题党,内容无所谓,想要表达什么无所谓,关键是千万受众们的鼠标、拇指是否会因为感兴趣而点开消息,关键是这些新闻或咨询是否能够变现。后果是什么呢,粉丝经济、眼球经济大肆崛起,社会类的严肃新闻没有人关注,娱乐圈的八卦永远比那些社会百态更能吸引人。

我们说媒介是一种工具,人类创造各种媒介的目的便是促使生活更加美好,然而,我们反过来被这些媒介所改变,甚至是奴役。请认真计算一下,每一天我们沉浸在互联网上的时长,其中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在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来提供生活的质量或者工作学习的效率,又有多少时间只是因为无聊而找乐子被消磨挥霍掉的?

娱乐不会致死,但是娱乐至死倒真是目前社会的真实写照:一切以是否具有娱乐性为好坏的标准,无娱乐、不精彩。要说娱乐至死,怕是一点也不过分。

4.如何防止娱乐至死

波兹曼指出了两条路来遏制娱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作者自己评价都觉得这两个方案无一可取。

一个是无稽之谈的以电视抵制电视,即开辟一个新的电视节目,指导人们如何去看电视,如何防止电视的过度娱乐化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然而,这个节目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就必须把自己包装的具有足够的娱乐性,一方面要抵制娱乐化,另一方面却必须要极力向娱乐化靠拢,这简直是个悖论。另一个是希望渺茫的依靠教育来教化人们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媒介的利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媒介。事实上,教育行业却正在焦虑于如何更好将教学融入到新的媒介中,而不是在思考如何让教育去控制对媒介的利用。

作者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奏效,所以娱乐化时代延续至今,相较电视行业兴起之初,有过之而无不及。


时代的所有产物都是必然的,一切都披着娱乐的外衣而出现这种现象或许也是无可避免的。仔细想想,我们所怀念的过去的美好大概在其统治社会之初也是被批判的,甚至是被看作摧残传统的十恶不赦恶魔,现在呢,在其即将逝去被替代的当口,我们又把批判的鞭子抽到了新生事物上。这鞭子很该抽,但再怎么用力或许也无法阻止新时代的昂首阔步。

既然无法防止,那就顺其自然,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幡然醒悟,笑可以,但是不能不知道为什么而笑,不能连带着把思考的能力淹没在笑声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