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拯救指南:如何预防中年失业

2021-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本周休息
图:来自pixabay

字数预告:

本文共计 45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虽然害怕40岁失业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人25岁就开始担心未来要失业了。

这种焦虑和恐惧,我不确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大概与网上肆虐的35岁被裁员的信息脱不了干系。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会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向前走,被人生几个固定的步骤推着向前走,想停却停不下来。

因为停不下来,所以害怕不确定,害怕无法抵御风险,而最大的风险之一,无疑就是失业。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失业这件事。

我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是能改变一下对职业生涯的认知及管理方式,减少失业的可能性。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文关键词:

(1)恐惧—三脑科学—情绪

(2)愿景目标—利他主义

(3)信念—积极行动—价值

(4)时间管理—掌控人生

01

失业的恐惧

失业的可能性让人感到恐惧的原因是在于——没钱。

这谁不知道呢?

钱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没有钱,就没有安全感。

所以不难想象,假如一个人没有钱的话,就很像远古时期尚未进化成人的猿人遭遇到极端天气没法出门狩猎,或者是因为被野兽的包围而无法去摘果子。

当代人的生活比他们高级了不止一万倍,可是对于生存的忧虑,是一样一样的。

为什么提到远古时期呢?这里就要给大家讲一下三脑科学的理论。

在远古时期之前,人类还不是猿人、只是爬行动物的时候,形成了最“低级”的脑:爬行脑。

爬行脑的特点是在于,遇到威胁到自身安全的时期时,它会使动物僵住、没法动弹。

好比我们走在大街上,如果突然有一辆车开过来,大多数人是没法下意识闪开的,而是会愣住几秒钟。

即使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过来,花了几百万上亿年,这个爬行脑也是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的。

当我们想到失业的可能性时,如果天天想、越想越觉得可能发生的概率很大,它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威胁力量,从而让我们的思维停滞、行动僵化。

那在往后进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出现了情绪脑。

情绪脑,顾名思义,就是产生了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的能力。

在进化到猿人阶段时(大约三百万年前),则发展出了视觉脑。

视觉脑也就是现在的大脑皮层,它有逻辑、能分析、能创造、会思考。它对于视觉、颜色、图形等会非常敏感。

假如我们把失业的场景想象得非常具体,就像一幅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可描述,视觉脑是不会在意我们想不想要的,它就是“看见”了这幅场景:

这个场景可能是流落街头、有了上一顿没下一顿、生病了没钱看等等,进而会让整个人产生一种情绪:恐惧。

所以“失业的恐惧”这个东西,同时由三个大脑在起作用:有失业的具象画面,让人感到生存安全的威胁,产生恐惧情绪,僵化住了思维和行动。

视觉脑的这个知识对我们有什么价值呢?

——假如我们要消除恐惧,不是告诉我们自己,“我不想要失业”,而是告诉自己,“我想要一份理想/快乐/持久的工作”。

因为大脑对副词“不”无感,对动词“要”是有感觉的。

02

找到愿景目标

所以接下来,很关键的一个行动是在于,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与其去想“如何预防失业”,不如去想“我要追求什么样的工作”。

谈到这里就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如何去发现自己的职业追求。

我们前面提到,失业带来的恐惧,很大一部分是对没有钱的恐惧。

那有些朋友就会说,我的追求就是“钱”。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钱本身是中性的存在。

但是你要规划好,你想赚多少钱,你要这些数额的钱是为了做什么事,你做这些事是为了获得什么。

说到底,最后我们活的,是一种感觉,一份体验——体验好了,这一生快乐幸福;体验不好,这一生郁郁沉沉。

话也说回来,赚钱的方式有很多,工作也有很多,可是为什么明知道有些工作是赚钱,你就是不想去做呢?

显然你要么看不上,要么不会做。

因而要找到自己喜欢、能做、还有趣味性、能够坚持下去——哪怕是后半辈子都在摸鱼的工作,也是要颇费一番功夫的。

赚快钱、或者通过某种技巧迅速提升收入水平的事儿,我们今天不谈。

我们要谈的是,如何去找到那些必然会有收入、并且你乐于做下去的工作。

这个时候的工作显然已经不是普通的职业了,它是你愿意倾注后半辈子的时间精力去做的一份事业。

没有高低、没有贵贱。

找到一份这样的职业,方法有很多。

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在当前的工作中找出意义感。

只要现在的工作没有那么不喜欢、没那么讨厌、你也没有发现自己更喜欢别的。那就在这个职业方向上好好探索下去。

我们很容易对职业产生单一印象:认为一个职业的发展是线性的,要么专业精深,要么做管理层。

实际上职业的发展是有职业族群的概念的。

我们完全可以去了解这个职业的上下游是什么、左边右边关联的职业是什么、同样的职业不同行业有什么异同,一旦展开搜索和联想,你或许会发现一片广阔的天地。

因为很多时候找不到“终极职业目标”,是因为知道得太少、体验得太少。

不过这次我想分享一个不一样的寻找目标的方式:

去关心你自身以外的事物。

杰基·罗宾森有一句名言:“生命的唯一重要意义是在于对他人的影响。”

假如你正处在为自己的未来愁苦不已的困境中,那不妨试一试不要那么关注自己。

这里有一个利己主义悖论:如果说你把追求个人幸福作为自己的目标的话,那么你得做与之相反的事情:关心其他事物。

在担心失业这件事情中,你可能自始自终都希望消除这个恐惧的情绪,你的注意力完全在自己身上了。越想赶走恐惧,它就越是狗皮膏药般贴着你。

你反而得不去关注自己臆想出来的这个烦恼,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的工作中、未来长远的愿景中。

或许你从事的本就是你非常感兴趣的工作,尽管最近刚升任管理者,面临着很大的工作挑战。

那你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把它做好,在工作中寻找出意义来。这份意义,就足够你为了它不断地去提升自己。

你越提升自己,竞争力就越强,失业离你就越遥远。

又或许,你从事的工作没那么喜欢,只是恰好没那么讨厌、还行。

但是你发现仍然有那么几次成就感爆棚、看到自己的工作帮助了别人而体验到了幸福的感觉。

你忽然发现原来自己是热爱它所带来的结果的,只不过可能因为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与领导的理念不合、琐碎事物太多等,使得你对这份工作情感复杂。

那你就可以依着这个方向,重新换一份贴合度更高的职业,全身心投入。

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仅做得好、坚持许久、有成就感幸福感,而且收入稳定、职位满意——而这些,都是在你的工作对他人产生帮助和影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举个不太相关的例子,这个事情好比亲密关系。

你如果发现亲密关系中,对方似乎这段时间对你冷淡、没有兴趣,你想重新让对方对你拥有很高的热情和关爱,不是朝着对方不停提要求,而是要更多关注自己,提升自己。

过阵子你会发现,有魅力的你重新吸引了对方,甚至影响了对方在这段感情经营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你越是想要A,你就越不能太追逐A,你得追求B。B做好了,A是自然生发的结果。

爱因斯坦也说过,你很难在提出问题的维度去找到它的答案。

问题是预防失业、消除恐惧,解决办法是不去关注自己的恐惧、而是在自己以外的事物中倾注精力。

03

信念与积极行动

那么下一个问题也来了,你就算想到了要去改变,是不是真的会行动呢?

我想很多人是不会的。

因为懒、因为麻烦、因为不够快且直接。

人的转变需要动机,来自三个方面:

(1)人们想要一个新的结果;

(2)人们有能力达到新的结果;

(3)有机会运用必须的能力以达成新的结果。

这三个方面的信念和期望值,会对一个人想要转变的动机产生重大影响。

从班杜拉的研究中可以知道,结果预期是人们对既定行为会达成何种结果的预估。而自我效能是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必须的行为,从而达成目标。

所以假如说在这个五个重要环节里,有一个环节你打分过低,就是信念感过低,都有可能导致改变无法发生。

这五个环节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来检讨自己,是不是信念感过低,低了是否有去积极解决。

(1)对目标的渴望;

(2)相信某些特定行为可以达到目标;

(3)有多少信心认为这种行为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4)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必要的行为、实现目标;

(5)对于这个目标的价值和必要性的感知和认可。

我们再回到中年失业这个问题上来。

就这个问题设置一个目标,可能是:

“找到下个阶段的职业目标并去实现它、以预防中年失业。”

那就要想一下,你是否真的认为预防中年失业很有必要。

你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实现它。

你是否觉得制定的行动计划是达成目标的合适方法。

你是否相信你的行动是可以成功的。

你是否怀疑这件事的责任是不是真的在你。

有任何一条分数值很低(假如1-5分,其他都是4-5分,某一条只有2分),那你就要想办法去改进它。

比如说你制定的行动计划,你自己都不相信这是个好计划,给它放在一边就不动了,那最后无疑就会朝着失业的方向走去,对么?

04

时间管理

时间无疑是一个人朝向目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了目标有了信念还不够,还得为行动分配好时间。

很多地方都会推荐番茄时间管理法、list清单等工具,这些工具用好了都是有效的,但是他们没有解决一个问题:

如何把长远目标与当下的现实目标结合起来。

中年失业这个情况,毕竟还距离遥远,怎么样也得个三五年后的事情。

这种重要又不紧急的,很容易被不重要又紧急、或者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挤到后面。

如果没有清晰列出、并在当下的月、季、年中安排时间进去推进,那这个三五年,可能一晃就到了。

每一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

前面我分享了如何找到自己愿景目标的方式,在这里你就要开始具体写下来了。

找出一张纸,分别在三个问题下,写出相应的目标(这次主题是职业生涯,那就围绕这个主题来):

(1)你终生想追求的职业愿景是什么;

(2)今后三年的职业目标有哪些;

(3)未来6个月你打算怎么过。

写完以后仔细思考一下,三个问题的答案有什么关系。你可能会发现123的答案是紧密相连,也有可能差距很大。

然后在这三个问题中,分别挑出3-5个你认为属于A级、也就是最重要的几个目标。接下来,就要开始为它们分配时间了。

在最初的6个月内,第3个问题下的目标达成需要的行动所占的时间可能是最多、也是最频繁的,或许是以“日”、“周”、“月”为单位。

但是第2个问题的目标,你要实现它,也得要给它们分配时间了,或许是“季”、“年”为单位。

而第1个问题下的目标,因为过于遥远你很容易认为时间很充裕,但实际上也很紧张。

人生目标可能要被分解成可以以3年为单位的阶段性目标——这个年限不重要,关键是要设置里程碑。

然后第一个3年里,要达成什么小目标;第二个3年里,要达成什么小目标,依次推进。

这就好像我们国家,有很多个“五年”计划一样,每一个5年,都是在朝着非常长远的“共产主义目标”去推进着。

能不能按计划做到不确定,但是你在无限趋近于目标的路上。

写在最后

从上一篇文章开始,我都写长文了。

长文的难度大,内容多,写得时间也久,可能很多人没有耐心看完。

但是我希望把一个问题尽可能聊透一点,把我知道的东西都分享出来,我相信总有人是需要。

今天这个关于失业危机的文章,触类旁通一下,其实也适用于其他生活中很多遥远的、还没有发生的、但令人害怕的事情,具体我就不展开了。

如果你有启发、有感想,欢迎留言、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