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集锦让我们被更多的人看见

摘自《这样爱你刚刚好》2

2022-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蓝天白云XM

第三章学习能力的准备

保护孩子的视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定期做视力检查

远离电子屏幕

数字时代,电子屏幕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也是孩子视力的第一大杀手。两到三岁孩子的眼睛还处在发育,不稳定的阶段,电子屏幕对孩子的视力有很大的伤害。

父母应尽量少让孩子接触,若无法避免,则应该严格规定时间,一般每天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避免开灯睡觉。

晚上开灯睡觉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严重损害,长期睡在灯光下的孩子比在黑暗中睡觉的孩子近视的发病率高出四倍。为了孩子健康,一定要让孩子习惯关灯睡觉。

注意孩子的饮食。

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够促进眼睛的发育,这些营养素的缺乏也会导致眼部疾病。因此,当孩子可以自主饮食时,父母应当让孩子养成多吃蔬菜水果的习惯,均衡饮食。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两岁孩子的次序感刚刚形成,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注意对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包括定时喝奶、喝水、按时睡觉和起床等。

和孩子交谈时,经常使用与时间相关的词汇,例如,“明天早上八点妈妈要去上班”“下周六我们要出去玩儿一天”等。

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什么都不会就不和他说,其实孩子也会根据情景对语言信息进行揣测,久而久之就能够促进对语言的理解。

亲子阅读

两到三岁的孩子生活经验比较少,对很多没有见过,没有听过的东西都非常好奇。你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抽出一点时间,让孩子躺在自己的臂弯里,静静地和孩子一起读几个故事。

哪怕一直是你在读,孩子在听,甚至孩子没有回应,抑或是你读着读着发现孩子竟然躺在你怀里睡着了,这些都没有关系。

多玩沙子

沙子是孩子进行创造性游戏非常好的材料,玩沙的过程给他提供了绝佳的积累感觉经验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玩沙能使孩子了解很多科学概念,如干和湿,深和浅,里和外等,还能够给孩子很多思考的机会。

什么样的沙子可以堆成城堡?要装一桶沙子需要什么工具?……因此,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开展这样的活动。

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词汇量的丰富上,还体现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上。父母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说话,表达的机会。具体可以这样做: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两到三岁是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他开始尝试与人交谈。但只有当孩子感觉到没有压力,身体和情绪都很放松的时候,他才会好好说话。

所以,父母不能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总是以父母的身份教育孩子。而需要经常蹲下来跟孩子平等的对话。

父母不仅仅要把身体蹲下来,更多的应该是放低自己作为父母的身段,跟孩子聊天儿,聊他感兴趣的,他生活中发生的事,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尽情的表达。

补充孩子的语言

学会倾听

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小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明确命名孩子的情绪

父母应当允许孩子适当宣泄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时,可以帮孩子把情绪说出来,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他对自我情绪的认知。

例如,当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被弄坏了而哭泣时,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安慰他:“我知道你很伤心,很难过,那是爸爸妈妈给你买的生日礼物,那是你最喜欢的玩具。”

不要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

在和孩子交流时,有的父母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你不听话就把你扔在这里,不要你了!”“你再哭就让警察把你抓走。”“你是爸爸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看着孩子惊慌失措的表情,有时父母还被逗得哈哈大笑,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还不成熟,往往分不清假想于现实,父母不经意间的玩笑,孩子可能会信以为真。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很重大的事情,容易引发不良情绪。

经常和孩子交流情感体验

孩子的情感表达大多时候需要被动的激发,父母经常跟孩子讨论彼此的情感体验,能够促使他主动的表露自己的心声,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也能让他知道别人的观点,看法。

父母可以就某一个话题和孩子闲聊,每天下班回来,可以和孩子讨论“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你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你刚才为什么那么开心、生气、难过”等话题。

共读与情绪相关的绘本

绘本能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理解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绪体验,再加上父母恰当的提问和适时的开导,有助于幼儿理解他人的情绪,增强其情绪推理能力。

阅读有关生气、害怕、担心等消极情绪的绘本故事,能够帮助孩子理解产生消极情绪是正常的,并且要勇敢地把消极情绪表达出来;阅读有关爱、关心等主题的绘本故事,能够逐步让孩子理解怎样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以及正确的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和需要。

建立规则

两到三岁的孩子正在开始明白“什么是被接受的,什么是不被接受的”,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不做不被允许的事情。

在这个阶段,父母给孩子制定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十分必要。适宜的规则能能够帮助孩子清楚他做事情的目标与界限,也就是明白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会很开心。

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制定规则,在任何时候都不妥协,给予同样行为一致的回应,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有正确的预期,孩子也将不再乱发脾气。

小贴士一情绪爆发处理五步法

保持冷静

分散注意力

让孩子休息一会儿

情感抚慰

讨论刚刚发生的事情。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和孩子说:“你刚刚非常生气,你打了小朋友。生气没有错,每个人都会生气,但是打人就不对了,你伤害了其他人,他也很痛的。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呢?”

第五章人际关系的雏形,早期的社会交往

父母既要做法官,也要做律师

两到三岁的孩子由于认知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很多时候需要父母以法官的身份帮助他明辨是非。引导孩子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做,该怎么做,都是父母特别的责任。

父母在当好法官的同时,也要做合格的律师,剖析孩子的想法、情绪状态、行为目的等,了解他的诉求,不要轻视他的自尊,和他成为互相信任、坦诚相待的朋友,再配以公平合理的裁决。公平的法官加上合格的律师成就称职的父母。

既要当裁判,也要学做啦啦队

人生就是一个大赛场,孩子必须自己参赛,父母不能替代孩子面对生活。在这个人生的大赛场上,需要父母充当裁判。

但是这个裁判不能决定比赛的输赢,只能进行调解,在孩子遇到问题、困惑、迷茫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引,让比赛继续顺利进行。

同时,父母也应当充当啦啦队的角色,给予孩子物质和生活上的服务,给予孩子精神的鼓励。尤其是两到三岁的孩子,兴趣爱好都还没有固定,作为父母更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支持。

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靠苦口婆心的说教、居高临下的训导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自然产生的。

所以,请你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你是怎样的,孩子就是怎样的,这直接决定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家庭教养做到宠而不溺

宠爱孩子而不溺爱孩子,这个浅显的道理,父母都懂,真正做到却很困难。童年的大多数行为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家庭教养、亲子关系上。

孩子在家里是掌上明珠,被父母祖辈百般宠爱都可以理解,但是宠爱不代表溺爱。

孩子生来就有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权利,作为父母可以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以爱为借口,剥夺孩子独立自主,甚至经历挫折和挑战的权利。

教孩子一些常用的交往技巧

孩子交往的环境是同辈群体,必要的交往技能能够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获得他人的认可。

父母应教会幼儿自主交往的语言,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协商语言,“请给我看一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等。

常用礼貌、商量的语气和小伙伴儿说话,能使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激发孩子交往的欲望,提高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同伴交往中,孩子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这未必是件坏事,父母不一定要立即上前解决纠纷。

孩子需要在面临,认识与解决冲突中了解人际关系,学习交往技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当孩子遇到冲突时,你不妨等一等,看看孩子如何自主地解决问题,孩子的能力有时会出乎你的意料。

要相信孩子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他仅仅是两岁多的小孩。当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冲突和危险时,父母再出面干预也不迟。

小贴士_孩子同伴交往误区

(2)孩子小,礼貌不周没关系

懂礼貌是孩子发起交往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孩子移情能力的体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喜欢懂礼貌的孩子。

孩子开始进行人际交往时,就应该逐渐学会懂礼貌,哪怕是跟家人之间,讲礼貌,守规则也是他必须学的第一项内容。

(3)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父母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提供支持,但主要还是依靠孩子自主尝试。

性格形成的敏感期

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因素,尤其是早期的亲子关系。

那些受到父母良好照顾并且得到积极回应的孩子,往往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安全感,形成积极,良好的性格特征。

在孩子两到三岁时,夫妻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民主,和谐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养成乐观、积极、对别人充满信任的性格。

积极引导,但不强行改变

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似乎从出生就已经注定,并且大多数由遗传因素决定,气质类型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

但是孩子的气质特点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影响大人的照看质量。气质是相对稳定的,但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孩子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父母要比孩子有耐心

养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很有耐心,一步一步向前爬,但是幸蜗牛的人往往急不可耐。

有人说,孩子的问题基本都是父母的教养问题。这句话虽然不全对,但反映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深。

很多时候,孩子很慢,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厚积而薄发,有很多需要他学习的。

父母很着急,只是因为没有像孩子一样蹲下来,慢下来看风景。当我们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才能放慢下脚步,助力孩子成长,而不是揠苗助长。

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攀比

在教养孩子时,请你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攀比,也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每天挂在嘴边的是“不要……,你怎么又……,告诉你多少遍,这样做……”。

父母急于否定和批判孩子的行为与想法,但不告诉他原因,也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孩子会越来越混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