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成甲《好好学习》:思维深度,决定你的人生阶级

2018-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佐春生

第一次,给大家梳理一本知识管理的硬通货的核心内容。——成甲的《好好学习》。真的不要被这弱智的书名骗到了。

我记得成甲在《好好学习》里提到他如何解决在逻辑思维平台做节目(《成甲说书》现停播)和他的创业公司繁忙事务的时间冲突问题。

对这个社会精英来说,在他能掌握项目核心内容的大前提下,通过外包出去节目一些小任务,节省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其他的项目,他获得了比亲力亲为更大的效益。

通过刚刚我的概述,我想知道你收获到了什么?请让我知道。

现在,用简洁的语言,不假思索的痛快说出来!

效率!效益!时间!

很好,快速的,有力的,你走入了一个最大众的思考习惯。用老话说,说话不经大脑。也就是说你没有一个黄金思维圈的概念,没有一个由浅入深,刨根问底的过程。

往往,对你来说,潜意识浮出的内容就是你的答案。你感受一下,当你接受让你快速输出答案的指令,是不是会立刻说出大脑里的一串字符?

顺着这条瓜藤,我们探索一下:潜意识的答案又来自哪里?

我知道你又在冥思苦想了。其实你的答案就来自你的过去。就是说,你在用你过往的记忆去认知新的事物。

当你觉得这个问题你的生活出现过,给过的一个记忆片段,你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性回答的标准答案。你用这个标准答案不断套无数个问题。你仔细回忆一下生活的经历,你是不是用相同的答案定义了无数个行为。

举个例子,我和室友关系查,同学关系差,亲戚关系差。我们回想起那些路过食堂,能和很多人打招呼的明星室友。你定义自己是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差。

一般来说,这样的答案叫做元知识。什么意思?

元知识就是二八法则里你生活中解决百分之八十内容需要百分之二十的基础知识。就像牛顿定律,墨菲定律,就是元知识。

我们抓着藤现在刨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么,既然元知识可以解决大多数生活,那用元知识回答问题的你怎么就错了呢?

因为你没有抓住本质,你错误运用了你的元知识。你和你的室友关系差,有没可能是你的生活习惯差?你和同学关系差,有没有可能是你的性格太暴躁?

当分析到了某一步,我们离终点触手可及。然而往往我们的思考就戛然而止。一个小迈脚,精英和顶级的跨度。也就是会深度思维的人只有一小撮我们所说的聪明人。

我们平常会问自己,那么我为什么生活习惯差?那么我为什么总是那么暴躁?

同样的,我想问你。那么元知识,该怎么正确利用?

闭眼,思考,思考,再思考。。。

不断的平面思考其实是一种误导。没有层次的思考就是没有深度的思考,就是不断重复问题的发呆过程

想解决这个问题吗?向前翻,你找到方法了吗?黄金思维圈。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概念,你会发现我在引导你。

先是找到what,什么导致了你错误的答案?是潜意识的答案引导了错误的回答,潜意识的答案是因为你对过往记忆做出的反应。

然后询问how,怎样的行为让你错误回答了问题?你错误的运用了元知识。

透过这些问题我们要抓到why,病根。然后才是我们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why的原因需要不断的试错。深度的思考下你会发现无数个元知识可以去回答why,然而你要做的就是排错。

全世界的人知道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但你知道他都问了什么?不要学习问,要学习如何去问。无数次浅显的问不去一次深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总之,如果你的答案来得太简单,小心潜意识的陷阱

那么现在请尝试用黄金思维圈的思维方式去找到之前成甲平衡正业副业的正确答案。请学会独自思考。

所以,到了现在你发现了吗?好好学习全书的核心就是,深度思维。有兴趣可以关注成甲微信。

ps:跳出书外,好好学习一直提到一个凭借深度思维在自媒体发家致富的人物。李叫兽。历史也同时提到了一个典型人物,赵括。我的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辩证,如果当年赵括掌握的不是五十万大军而是从一个排一个连,可能千年以后历史书上就有一个战术天才,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笑话。而戏剧性的现象是,浙大毕业的九零后李叫兽被推介人力挺到副总裁,当时给整个自媒体打了一剂强心剂。现在却有消息证实他的团队被架空。

现在还是需要用用你的深度思维,思考一下。why?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