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今日闲聊

2021-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千白莫

前几天买了一袋山楂条,昨晚眼看要吃完了,还剩下两根,但自己感觉不想吃了,或者说再吃也体验不到食物的快感了,宁愿留下今天再吃。写完前一句话,余下的两根山楂条也吃完了。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细节,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维习惯和道理。

为了避免自己无意识地扩大范围,要先限定一下这种思维的幅面,也就是仅仅限于我周遭的生活、人和事。回到山楂条,这也是我最近几年慢慢改变的思维习惯。从小受生活和长辈们的影响,做一件事通常是为做而做,无论如何,把一件事做完且尽早做完。比如吃山楂条,明明已经吃下去了半袋,因为我们知道吃第一根的好口感和最后一根会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而减少,按照传统做法是即便已经吃到不想吃了也还会把剩下不多的山楂条都吃掉,(可能是)为了把袋子扔掉。通过这一行为的描述,我们会发现吃第一根的时候的目标是因为它好吃而想吃,但吃到最后的目的却变成了把袋子扔掉或干脆是为了吃完而吃完,这就出现了无意识或习惯而造成的偏差。用这么多篇幅写这件小事儿或许是我小题大做,但如果是其他事也按照这个流程呢,显然就有些不太符合人性了。遗憾的是,这种单单只为完成流程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而人呢,都会很听话地按着以往的习惯来,无论自己做的事是不是有意义。事情只有先后,没有大小,同样的道理但不同的事儿的例子自然无需罗列,只是大家慢慢都麻木了而已。在自主意识很缺乏的我们这儿,太需要多多且不厌其烦地强调了,自主的人多了慢慢就会改变环境的。

今天在公司没什么事儿,看了一期采访钱理群的《十三邀》。老一辈知识分子果然不同凡响,但可惜的是,他自己也说,他不是大师,不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是这个时代不会出现大师了。他聊了很多有趣的事儿,有见解的道理。随便挑一个说说:年长者不太理解今天的年轻人了,就没有资格给年轻人当导师,但是,(更重要的)也没有义务随着年轻人的步伐走。后半句太重要了我觉得,虽然是我的复述并非原话。在我看来,这个时代或社会的毛病之一就是太惯着年轻人了,年长者们“为老不尊”,还试图把自己往年轻了说,从而客观上忽视了年长者本该有的风度和经验。鲁迅和胡适要是知道了是不会答应的。可能这个话题最后会落到资本上,用我妈的话说就是把这些小年轻的给惯得没边儿了。如果是苏格拉底的话,我确保他会继续追问下去,我们谄媚于年轻人其实是在谄媚什么(卡佛也会这么问)。通俗的说,大家过的都不怎么样,如果老人的市场需求高,资本过去了,大家一样会蜂拥而上。

本来今天没想写以上的内容,而更想表达一下我的愤怒。因为读书读到了当年的法国人是如何欺负叙利亚以及阿拉伯民族的,诉诸武力以至于无数无辜平民死去,尽管死亡人数在纸上只是数字,但其意义自不必多说了。政客没有好东西,他们的一个个决定都需要成千上完个无辜个体来担负的,而且是个体们的全部。时常感觉历史读得多了,我也麻木了,比如看到某某被侵略国平民的死亡人数。但这是不对的,人人都有义务极尽所能地了解这个世界,尽管不是人人都能付诸行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