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我承受了小小身躯不该承受的骂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842/88c29fa9fd84ed95.jpg)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诗经·小雅·苕之华》
诗中提到的“苕”是什么?不是红苕,不是芍药,而是一种爬藤类的植物,可以攀附他物,直冲云霄。
它被舒婷在诗中“骂”过,也被人在诗中赞咏过,它是:凌霄花。
凌霄花很美,所以,emmm…假定千年之前,诗人眼前看到的是这样美好的画面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842/6f27124ab9031cc9.png)
诗以凌霄开花起兴:凌霄花开,一片盛黄。鲜花盛开,生机勃勃,心情应该很愉悦吧?
不,诗人接着说:我内心忧愁啊,非常的悲伤。
为什么?凌霄花颜色艳丽,花期也不短,一个花序花期可以到40天左右,颜色也如此绚烂,为何还会令人感到悲伤?
叶嘉莹先生说,是因为凌霄花开如此美好,又因为清楚地意识到所有的生命都会由盛转衰、由衰而亡,所以人事越美好,内心越惋惜。
这的确是人所共情啊。要不怎么悲剧的创作更容易勾起人的共鸣,继而铭记更久呢?忧伤有理。
下一句,凌霄花开,叶子郁郁葱葱,一片碧绿,这总生机勃勃了吧?可诗人则又生出更为奇绝的感慨: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842/875ee4d3fa6be32f.png)
如果说花开易谢还会令人感伤,那绿叶正值生机勃勃,怎么还会忧伤呢?
由此,有人推想:是因为花落了,叶子显得更加葱绿,所以为花的消逝而感伤,同样是落在首句的落点。也有人认为:花会凋谢,绿叶同样也会衰败,绿叶终究不能长青,所以生出“不如不生”的悲伤。
此外,还存在第三种解释,也就是联系第三章“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来解释。“牂(zang,一声)羊坟首”是指母羊很瘦,显得头很大;罶(liu三声)是捕鱼的用具,罶中的水平静得连天上的星星都能照得清,可见鱼也是没有的。
想要杀羊吧,羊又只有骨头没有肉,想捕鱼吧,罶又光溜溜,只见星光不见鱼。最后两句才真是人间最惨:即使人可以吃,但连羊都只剩骨头了,吃这所剩无几的人又哪里当得饱呢?(这理解太可怕了……)
联系这章,所以生出花和草如此茂盛,人倒还“不如不生”的呼号。这一解释承上启下,很顺畅。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842/4d668840d2029e45.png)
《诗经》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滥觞,《苕之华》写的不是盛放的凌霄花有多美,而是民的饥寒交迫。从美丽绽放的凌霄花说起,延伸至民之悲惨处境。
最后,让我们再好好说下凌霄花。
开头说道,凌霄是藤蔓类植物,想要“登高”,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做到,必须攀附在它物之上。
这种特质,自古以来有人骂,有人赞,当然骂的更多,有人称之为“势客”,用以比喻攀附权贵之人。
白居易有《咏凌霄花》,陆游有《凌霄》诗: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舒婷则说如果爱,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而要做一株木棉树,与橡树肩并肩,表达她的爱情观。
事实上,同一种意象,在诗词中出现两种相反寓意的情形并不少见。比如桃花,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它既美又“宜室宜家”,也有“轻薄桃花逐水流”此类。
这也的确是因为物有两面,端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2842/aee35bd38dc5f483.png)
但,植物本身是无辜的。
就凌霄花本身而言,由于天生属性生就,只能借助它力,方能实现直抵云霄的壮志,所以它如果志存高远,就必然要依凭他物。从这个角度看,志存高远的凌霄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励志的表现呢?
所以青藤阁主题诗云:
人生何曾都如意,弱质未必不凌天!
先天不足,后天奋进,太特么励志了,我真想倾泪三升。
最后,江湖传闻:凌霄生命力极强,给它一点土,还你一座花园。院子小的不要轻易尝试。
本文由读书灯下原创发布,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