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课堂

第五周/跳楼带来的思考

2016-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smarthmily

前几天看到这么一则新闻《高考失败后一蹶不振,21岁小伙中秋前从27楼坠亡》,让人扼腕叹息生命的短暂。本来应该是绽放青春的年龄,然而生命却戛然而止。

人们在叹息生命的同时,也对当事人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表示不解,对他的家人表示同情。

部分评论

如今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时常可以见诸报端。百度搜索关键词学生、自杀,足以看出此事的发生并绝非偶然。

链接来自百度

想起前几天一朋友给我讲的一件事。她所在小区有个高二男生因感情问题从11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花季的年龄。给我讲这件事的朋友一再给她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说命最重要,不管怎样都不能丢掉性命。命没了,妈妈有多难受啊!说的也没错,她说的可能也是大部分家长心里想说的。

可是,发生这类事除了孩子本身的一些性格气质外,难道和家庭教育就没一点关系吗?就拿我那位朋友来说,她给自己孩子灌输的是命没了妈妈心里很难受的思想,说到底还是作为家长的感受,并没有考虑到孩子本身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每个选择自杀的孩子的内心肯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走投无路感到无助的情况下才选择了这条路。

当一个人面临压力心里有解不开的乱麻时,他需要一个疏导不良情绪的渠道。父母,老师,朋友都能成为疏导者,父母则是最佳人选。然而,又有多少家长胜任了这一角色,成为了合格的倾听者和成功的疏导者呢?

曾经听过一个讲座,叫“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这个题目或许说的有些绝对。然而,它却说明了家长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发生问题,家长如果能从自身教育方式等方面来反省,或许结局就不会太糟。

而且,现在的很多家长常以一种过来人的眼光来面对和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对于孩子的一些言行,总是用大人的角度去评判对与错。比如,面对考试,总想拿高分;面对孩子早恋,首先就是打压。长此以往,孩子能做到有什么心里话去给父母说吗?孩子内心的不良情绪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当爆发出来时再想伸手挽救已经很难。

想起来有次我带孩子在楼下玩。一个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跟着爸爸还有奶奶往小区门口走,小孩走在最后面。可能是小孩调皮也可能是小孩真的走累了,我看到他路过花坛时,一屁股坐在上面不走了。走在前面的爸爸扭头看到儿子这举动,不由分说过来揪起孩子,对着屁股就是一巴掌。孩子立即哭了。爸爸不依不饶,抓起孩子后背的衣服拖着又走了几步。我想这样的孩子心理能健康才怪,他连倾诉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疏通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今天看到一句话,悲剧的背后是认知缺陷。如果家长能够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包括了解、信任、承诺等;同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善于倾听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会良性发展。

试想,如果家长多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多关爱孩子身心健康,那么悲剧是不是就会减少或者避免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