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自带力量
自我成长之旅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童年的时候会有缺失,因为我们的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在学习也在摸索中养育着我们,我们相信父母已经在尽力的养育我们,但是也要看到一点,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成长中或多或少有一些缺失。
我们童年的缺失,我们在长大后需要一点一点地补回来,当我们在回补的时候离不开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指点,他们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当我看到胡慎之老师写的这本《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书时,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我的影子,我一直想要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就是从善待自己开始。
每一次改变都是一次刷新自我的机会,改变自己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改变就是从自己的心开始,回归到自己的心内。正如张德芬老师所说:“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我们不能改变别人,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那颗心,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经由我们的心反射出来的各种场景,当我们觉得痛苦时,说明我们的改变机会来了。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开启了自我改变之旅,而我相信,改变自带力量。
远离“老好人”
我曾经是个“老好人”,也非常重感情。我总是喜欢讨好别人,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周围人的眼色,生怕自己说错话会错意,惹得他人不高兴。
通过看本书,我明白了其实大家都挺忙的,别人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关注我是什么样的?乍一看到这种理念心里会觉得挺失落,世界那么大竟然没有人关心我。但是现回忆了一下其实现实就是这样,没有人理会别人是怎么想的,甚至别人是怎么过的。不要说人们太冷默,而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太忙了也太累了,每个人自己的事都管不完,怎么有时间会在意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我在去年进了一个社群,也结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朋友,她们很优秀,在我们交往的过程中我总是想要讨好她们,主动的关心大家,包括送礼物,时间久了我也会觉得很委屈,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而你却不知道关心体谅一下我。
后来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才发现,我对她的好其实并不是她想要的,而且我的朋友也希望我能活成我自己,而不是凡事为了讨好她。
随着我们的交往和我们之间非常坦诚的交流,我慢慢地也在改变着自己,先活成自己,先自己爱自己,感受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感受。
当她邀请我去某一个地方玩时,我会停下来去感受,我自己喜欢去吗?如果自己想去那个地方,我会答应她的邀请。如果我不喜欢去那个地方,我会直接告诉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不敢拒绝她,生怕她会因此而不开心。
胡老师在书中讲了六条如何摘掉“老好人”面具
第一,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走出去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周围的人也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做什么。我们的付出只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并不是事实。
第二,试着接受别人的礼物。
当别人送我们礼物时,要试着接受。即便在接受的过程中,有一种受之有愧的感受,也要坦然地接受这种感受。接纳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感受,允许它的存在。
第三,试着对自己好。
对自己好包括保护自己的资源,即便自己有金山银山,也有权利把它们全部留给自己享用,不分给别人。我以前会认为这么想挺自私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对自己好,我们又想要期待谁来对自己好呢?
我们要停止之前的付出。我们可以付出,但是付出的初心是因为我们内心中的爱太富裕了,以致于它溢出来想要分享给别人。我们对别人付出爱对别人好不是为了有一天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是我们已经先对自己好了,自己的能量很大,所以想要去爱对方。
第四,试着欣赏自己。
我发现自己还有自己身边的朋友总是在自我评价时会给自己打折,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是要保持谦虚,只是我们的谦虚不仅对外谦虚过度,对内也是谦虚过度了。
我们要欣赏自己,也要接纳自己。我们要活在一个大的系统之中,接纳自己的有限。
当我们接纳自己时,是允许现在的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真实的自己,看到了渺小的自己,我们先要接这样的自己可以正常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然后学会欣赏自己,那具体怎么做呢?
1.要承认自己是有价值的;
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作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肯定有自己的价值。我之所以讨好别人,是因为我的内在价值感偏低。那就要回归自己的心,将过去经由这个世界来评价自己的那个标尺移向一边,改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为核心。
2.要承认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因为感觉自己内在的价值感偏低,所以觉得自己不值得爱。事实并不是如此,我们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吸引来的,之所以我们能成为朋友,我们一定有彼此吸引的点,或者我们不会成为朋友。所以我们是值得被自己的朋友爱的。
3.一定要打破“我是个累赘,会伤害别人”的执念,同时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
自我满足可以是吃想吃的美食,不带任何纠结的满足自己;想要一件衣服,可以直接买了送给自己当成礼物,谁说自己不可以给自己送礼物呢?
我看到这一点之后呢,自己就做了个改变,每当我想送礼物给朋友时,我就先问自己,我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礼物?先买一个送给自己,我们需要讨好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们自己,然后才是别人。
在我讨好这个世界之前先讨好我自己,为什么不呢?我们需要温柔地好好地对待自己,也要看到自己一路走来,有很多不易,如果自己不好好爱自己,你想等谁来爱你呢?
我最先满足的是我自己,即使这个世界所有的人不满足我,我依然可以好好地满足我自己。
在欣赏自己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自己对自己的那份爱。我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自己对自己的那份尊重和体贴,自己根本不需要外界给我关心,因为我已经把自己照顾的足够好了。
其实自己之外的爱有些像隔靴挠痒,即使是父母,只有我们最懂自己。我们知道自己承受了多少的压力,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就好像当我们的背上有一块石头,别人怎么呐喊助威,我们承受的那份重力一丝也不会少。
第五,试着相信别人。
要知道每个人都很忙,都有自己的世界,即使我们和他人建立了某种关系,他人也依旧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思想,有满足自己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相信别人就是当别人要求我们为他们做什么事时,可以试着去拒绝。在拒绝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可能会感到恐慌,担心因为拒绝了他,对方就不喜欢我了,就要离开我。
可这种恐慌只是一种自我感受,并不一定会真实发生。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自我满足,也要相信别人有能力可以自我满足。
第六,打破无所不能的自恋感。
老好人有时只是戴着自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自恋面具,想要打破这个面具,就要认识到自己不过是普通人。要相信别人没有我们可以照样活的很好。在此基础上,再试着去理解自己:我有自己的私心、需要和诉求,有想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愿望,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
不是只有一味地为对方付出,才能与其建立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攀附来的,而是彼此吸引来的。如果我们是朋友,我不需要讨好她,如果我们之间不是朋友讨好也是没有用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捧着它有想要落泪的感觉,为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为自己其实也在努力的想要成长,更想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滋养。
放下本书,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这或许是本书的魅力,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全是以真实案例开始,这些案例源自于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我知道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我也是其中一位。
看到作者对案例的拆解、分析并且有一套可执行落地的方案,感受到一股轻松与自在。
愿本书陪着我成长,指点我前行,而成长中会有自我的主动改变,相信改变自带力量,相信成长也自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