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送别

2021-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璀璨夜空之星星

在上午十点左右的时候,儿子发朋友圈,标题是多么希望这是一个谣言。然后下面是链接热点,内容是袁老今天逝世。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 ,无党派人士。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老,走好!

可以说,我对儿子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这个孩子很少跟风。很少发一些跟风的东东。

他受我的影响,遇事冷静,然后查询相关信息,在这条信息下面写了评论:

确实是谣言了 第一次这么感谢谣言[苦涩]传@播不实信息的媒@体可以抓@起来吗[疑问]国@家伟@人是让你们拿来炒热度的?

可想而知小朋友是气愤的,对于这样的一个老人,国士无双,国家的脊梁。

可以说,袁老是国人的骄傲,世界人们口粮的救星。

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从父亲的嘴里听到了“袁隆平”这个名字。

记得当时爸爸很兴奋,说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ZG人以后的粮食问题解决了,从此以后不会饿肚子了。

当时的袁老也就是我现在这个年纪。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老人家依然奋战在他的稻禾之间,让水稻产量连续翻翻。

我不是专家,也不想从网上查找资料,把那些相关的数据信息展现出来。

我后来从父亲订阅的杂志里了解了袁老。对这个老人家更是尊重的不得了。

不是对他获得的荣誉,勋章,称号等等的尊重,这些荣誉都是袁老应该得到的,是当之无愧的。

而是对一个科学家,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国人不饿肚子。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神而深深的打动了。

宁是从千亩水稻田里寻找到了不受孕的一颗雄性稻珠。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对工作严谨的认真态度。让人为之动容。

可以这么说,在我们国家农业水稻这一块,说起农业,第一个就想到了水稻田,想起水稻田第一个就会想起水稻之父——袁隆平。

就像医疗方面,有传染病大家看到钟南山院士就放心了一样。

所有的科学家的成功,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汗水和泪水是平常人所不知道的。

说实话,当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朋友圈陆续有人发袁老逝世,我心里忐忑。

甚至在同学的发文下告知是谣言。不敢承认这样的事实。

当官方网站宣布的那一刻,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静静的站立在桌旁为袁老默哀。

虽然这一个中午网上都在说这个事儿,心里早已经有了不好的准备,可当看到老人家与世长辞的时候,还是心痛不已,就像是心里缺了一块东西,空荡荡的难受。

恰好这时好朋友发来视频,看到我流泪,调侃我,“咋滴了,我妹夫欺负你了?”

“没有,袁隆平去世了,我心里难过。”

“唉,白瞎了。是不是巨星陨落都要地动山摇?”朋友问我。

我当时语塞。心里划过一道弧线,是呀,这云南地震,青海地震。

虽然没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么严重,可也是不小的震动。

“别造谣啊!话别乱说。”我打断了朋友的话。

挂了视频,看到朋友圈里儿子为袁老送上了三根蜡烛。

我知道,这个孩子对老人家的逝世一定是心里难过的。

小朋友就是这样爱才惜才之人,他对这些老科学家们也是无比的尊敬。

佩服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的全面性,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自律性。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能扛得住。

对于这些老人家,我和儿子有时候也聊过,儿子对他们的事迹如数家珍,看得出来小家伙掌握的比我多得多。

看到袁老逝世,我相信只要是国人都或多或少的心里难过,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悼念这个老人家。

愿我们的国人在今后的日子里,能节约每一粒粮食。一日三餐,米香弥漫,应当长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昔日的禾田励志老人,今日已归天国。

这是袁老送给天下所有人的礼物,让我们铭记袁老,寄上哀思。愿:天堂依然圆夙梦,禾田稻香飘仙境。

袁老,一路走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