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人故事

一种真实的跨界

2017-10-20  本文已影响1人  八寨老杨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忽然的就流行起跨界,可能最初是从投资行业开始的。

毕竟,投资业几乎等同传统青楼,只要是能来钱的恩客或者有潜质的项目,全都热情接待。只好比货币不看发行日期,一律平等。

以前也有说炒更的,一般都是工作之余到别的地方做同样的事,等于多卖一次自己的专业技能。当然,前提是不能让老板知道。

后来据说还有一种斜杠青年,似乎这些青年有了好一些身份,能够做多种技能工作。名片后面的技能一栏,中间划了很多斜杠才能概括清楚,这就跟跨界多少有点联系了。

不管如何,跨界的出现,对于有钱人那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没事还讲讲成功学捞外快。

对于苦苦挣扎在温饱线附近,只祈求身体健康、孩子能上学、吃住无虞的工薪一族,跨界意味着一个工种已经不足以养家。

据说有一位镇长,为了挣钱养家,下班之后开着私家车去当滴滴司机。这位镇长的拼搏精神真是让人喝彩,百姓几乎认为无官不贪的优良传统日益得到良好传承的年代,居然还有这么一位镇长,确实不容易。

所以我们真心希望他不是故意装的,其实家里沙发、床垫、隔墙……满打满的全都是现金。如果他不是装的,家里真的没有那些个玩意,真是算得上一位模范跨界青年啦!

跨界弄得风生水起,其实大多不过忽悠。

毕竟,开铲车的要是到餐厅当服务生,未必就得心应手,画风都不一样,轻易没那么容易适应,或者说改得过来的。

以前电视节目里看到钩机师傅,里头居然有漂亮姑娘,真是让人惊讶,但愿她不是为了上节目特意去蓝翔找唐校长练技术的。

有美女同学,报名学技术的小伙子肯定更积极,这是最简单明了的美女胡椒粉定律。了不起的广告效应,润物细无声。

有人极力反对那种本行业都半桶水,居然还要跨界去搞别的,好像自己天老爷子下凡,专职指导别人一般。

比如很多一天到晚给我们搞产业规划的领导或者大师,当时说得天花乱坠,到头来什么都吊在空中。甚至埋在水里,原来打算搞的是,阴沉木工程。

可怕的是,居然没有人出来担责。

不过,要是你某一行当比较拿手,相近的技术活顺便学会了,也是未尝不可。批灰水平很高,顺便学学铺瓷砖,无可厚非,哪怕就是学木工,毕竟装饰领域里的不同工种,都相通的。

路边有一个电车维修小铺子,估计只有十几个平方,招牌内容比较丰富,电池、维修、零配件等等这些主要功能。挂着的霓虹招牌,亮的有点晃眼,说明是修电车。

年轻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两手黑乎乎的,但是衣服和脸都保持得很干净,不知道他怎么弄到的。可能非常注意,由此可见形象很重要。

但是不可能没事就换衣服啊,而且他又不穿罩衣,哪怕围裙,都没一条。可见,技术活应该不错,不然生意也不会那么兴隆。

他笑眯眯从顾客手里接了钱,在工具箱做成的收银台里,一团乱麻似的纸币,数好零钱递给顾客。折了红色老人头大钞,塞进裤兜。

他做生意比较公道,价格相对比较合理,不算贵。大约因为这样,这条至少电车维修竞争如此激烈的小街上,他的小铺子居然能生存下来。

有趣的是,霓虹招牌下挂着一块板子,白纸红字的手写POP广告。书法有点笨拙,章法也一般,简直是乱,不过就是透露一种可爱,大约是蕴藏一种勇于拼搏的干劲。

这份临时增加的广告,犹如临时增开的动车,让很多客人欣喜。表示他增加几块业务:出售安装二手空调、油烟机、热水器,换锁芯、修门、电焊。

从维修电车到卖家电和回收,要是再加上清洁、保姆和月嫂的话,家政服务基本上他都包了——这一块可以跟人家合作。

这样显得技术适应面比较广,能力不一般。不过,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相通,很容易打通,只要稍微用点心就熟能生巧。

有点可惜的是,他的广告上居然没留下电话号码,这就很难让那些路过的美女,能够及时记下,回头找他提供这些生活应急需求。

这是听到跨界这个说法以来,看到比较实在的一种跨界模式。年轻人那种活气和开朗,让人羡慕。

非常成功,很有前途。

王永庆、李嘉诚也都是这么起家的,贵在坚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