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贝安徽师范大学醉爱诗生活

深度好文| 古典爱情与现代爱情,你更向往哪一种

2020-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昨天还是今天

文|冷色的冰

原创首发公众号:浅秋文学

做有料、有温度的文学平台

点击这里,进入有声模式


无论小说还是电影、电视,爱情的内容往往都是让人思绪波动,心潮起伏的部分。或为主角获得爱情心生快慰,或为主角的失恋伤心落泪。

的确,“爱情”这个字眼,总是美好的。它意味着生命的激情、活力,令人联想到鲜艳的玫瑰、火热的青春和两情相悦的面孔。

人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传承的过程,也是代代相爱、繁衍的过程。在类似的感情表达中,古代和现代有什么差别吗?

以中国为例,“爱情”这个美丽词语的集中出现和高频使用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应该感谢五四运动。粗略查阅了一下,“爱情”最早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在《醒世恒言》中。

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爱情”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也是非常低的。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爱情”这个词焕发出耀眼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照彻人们生活,并被人们接受和广泛使用。

不仅如此,这个词甚至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为了爱情,为了自身幸福,人们勇敢抗争,甚至全力投入到了改造时代的洪流中去。

插图

话题收回来——古代人们极少使用“爱情”这个词,他们就没有爱情了吗?当然不是。那么他们的爱情又是怎么一种状态呢?

大致说来,古典爱情的特征有四点:慢;隔;深;被动。

在古代,由于受“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影响,男女到了萌情阶段,也只是含蓄内敛,欲说还羞,而不能大胆交往,直言表白。曾经读到过记载古代男女交往的资料。

如果女孩背着父母私下同男孩儿相好,这不光会影响“名声”,还会受到家长和族人的训斥,严重的,还可能被族人活埋或沉塘溺毙。所以真的遇到相爱的人,都只能慢慢等待家长的“恩准”。自然这是一个煎熬的慢过程。

“众里寻他千百度”,说的就是爱情之难,过程之慢。

“隔”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所致。因为偶然的原因,两人生了恋情。可又或因科考,或因迁居,或因皇命等等,两人不管是婚前相恋还是婚后相思,都是一件挺苦的事。

对方没在眼前,只能望大雁抒情,凝明月泣泪。所以在古诗句里,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自我安慰的说法。

“深”是古典爱情又一特征。当然,不是说古代的人个个都是钟情郎(为什么不说女性?古代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古剧中的陈世美,就是一个被人们骂成经典的负心郎。

尽管有人考证后说历史上的陈世美不是那种人,是被人黑了——没办法,冤不冤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反正人们就是痛恨负心郎。

冯梦龙笔下的李甲,对貌美的杜十娘,先爱后弃,杜十娘万念俱灰,怒沉百宝箱,不是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恨透李甲的负心郎人品吗?——不过,由于古代人们思想保守,普遍追求家庭的稳固性,人们对感情还是非常重视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应该是干货,不是吹牛皮骗感情的。

插图

当然,古代的爱情并不自由。虽然我们在古人的诗句里读到许许多多的谈情说爱的句子,但是不少都是身不由己,笔头上发泄一下而已。

在古人们看来,儿大了,女成了,就可以谈婚论嫁,这个过程可以概括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中。两人的结合,就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媒妁的串线搭桥完成的。

两人的感情呢?这个可以不考虑。——再说,感情这东西多玄虚呀!——婚后日子长了,不就有感情了吗?这就是家长的经典想法。自由恋爱?门儿都没有。所以有了棒打鸳鸯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了林妹妹和贾宝玉相爱而不得的痛彻心扉。

还有唐代的白居易,诗歌写得棒,可即使少年成才,16岁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佳句。成人后官职还不小,后来的婚姻中也并不自由,受到母亲大人的节制。

另一位是宋朝的陆游,写诗填词也是一流水平,也做了官,可就是主宰不了自己的爱情。后来表妹(古代和表妹恋爱国法是许可的)早逝,陆游为自己懦弱无力抱憾终身。

所以,古典的爱情,当事人是常常不能自己决定的。

“我的爱情我作主”这话只有今天的男女们敢说,不光说,并且可以慷慨激昂地说。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插图

再来看现代爱情,也可大致归结几个特点:快;直;易;主动。

和古代的条件相比,交通、通讯条件自然是天壤之别。公路、铁路、游轮,飞机,哪一样都比古代的“快马加鞭”快了无数倍。写信的行为大大减少。手机、电脑更是秒达万里。

这边刚发送“我爱你”,大洋那边,就会收到,并立即作出反馈。古人对信息的焦虑、着急,已经看不到痕迹。除非发了信息对方没回,热恋中人才会焦虑、着急。

赶紧拨打若干次电话,发送若干条信息追问。电话聊天,短信聊天,这可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正因为方便,所以,交往中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聊上了,“你吃饭没有”、“你和谁喝酒了”、“你睡了吗”、“你周末过来吗”等等,古人惜字如金的写信交流方式哪里能流畅地交流呢!

现在,交流信息快了,交友的节奏也就快了。今天认识,也许明天就好上了,后天呢,也许就可以上床了。这就是现代爱情的快的特点。

在现代,大体上说(当然也还有家长控制子女爱情的),个人只要喜欢上了对方,就可以表白,可以聊QQ,可以加微信,可以聊视频,也可以直接拨通电话说:“我爱你”。

不过这也还要看火候,这里只是说当代人可以直接表白,许许多多的青年就是如此。但并不是说,你直接表白了对方就一定会答应你。道理很简单,你有爱的自由,别人也有拒绝的自由。

按时兴的说法,这得看缘分。如果有缘,对方可能马上答应你,也可以过一段答应你。如果没有缘分,对方可能不搭理你,甚至可能从此断绝与你的交往。

这样的两性交往和古代的含蓄、内敛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有缘人而言,更能抓住机会,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但如果不留神,也容易变成粗鲁,甚至野蛮的骚扰。“性骚扰”的症状在古代不能说没有,但相信绝没有今天那么多的。这可能就是人们说的“利弊共存”吧。

插图

由于前述的原因,现代人追求爱情的途径也就更少了曲折,多了方便。加之所受教育影响,两性之间的爱情表白,不是单向性的。

古代时一般是男方向女方家庭提出要求,然后由媒婆跑路。现在男孩儿喜欢女方,可以直接向女方表白,反之,女方喜欢男方,也可以直接向男方表白。用不着让媒婆在彼此之间传话。

当然由中间人介绍的相亲方式虽然古老,但现在还管用,不过,这和古代的媒婆作用已经大不相同了。除此而外,还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相亲的方式,但都是以个人的选择为标准,早没有“拉郎配”这类强行配对的色彩了。

所以现代爱情的表白,变得容易多了。不过,在获得爱情后,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变化快,人的有些观念变化也快,两个相爱的人,一路牵手走着,可不知怎么回事,就出现了爱情或婚姻的裂痕,不多时,爱的誓言还未降温,两人就走到了感情的末路。爱人也变成了陌生人。这可能也是爱情的“易”的副作用吧。

爱情是个人权利意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代爱情中,个人意志是非常重要重要的因素。这和古代的“父母之命”也是相反的。这也是时代进步的特征。这个进步过程不是一天成功的。

比如五四新文化健将鲁迅、胡适等,都可看出他们的婚姻中的“父母之命”的痕迹。鲁迅早年,母亲给鲁迅娶了亲。这让受新文化洗礼的鲁迅反感。他没有真正和母亲为他娶的“媳妇”朱安一起生活过。

后来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许广平,并同她结为伉俪。有意思的是,鲁迅虽然没有接受母亲给他选的“礼物”,但一直在经济上接济她。或许,这既有“母命难为”的意思,也有对这位终身未改嫁的“媳妇”心怀歉疚吧。

至于胡适,虽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但他的老婆也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商定”的。胡适尽管有些不满,但又碍于面子,终于未能挣脱出来,也未像鲁迅那样“新旧并立”,只好委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据说后来胡适有过“沾花”的动作,但碍于老婆的强势,最终只能投降。——要在今天,怎么可能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敲定婚姻大事呢?这真是难以想象的。但在当时,就是如此。

所以,现代爱情中,个人对选择相爱对象,对结婚的事宜,都是居于主体地位,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亮点。也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

插图

归结起来,爱情作为人类的美好感情,在古今不同的时代,是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的。

如果兼顾理性和激情,修身养性,觅爱的时候,古今兼顾。也许,爱情的天地,在摆脱自私、彷徨的状态后,会绽放更美的花朵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