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以上的复盘文章
一周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今天写写自己的想法。
1、 知识结构体系
学习一共五天,课程内容主要是分两个重点:1)阅读方法的了解。2)如何去写听书稿。通过听课+练习的双手段,开始对拆书稿有了基本的了解。 层层递进的结构,让思维逐步升级。让大脑得到更好的锻炼
2、 分享的加餐
在微信群内,老师安排了分享的加餐。特别是对于阅读的方法、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阐述。因为老师讲的都是大家遇到过的最真实的想法,所以看过之后,有一种体验的感觉,有一种共鸣的感觉。
3、 重新理解拆书稿
之前对于拆书稿,总以为是简单的模仿。但事实上,作为一个拆书者,首先是要去读懂一本书,只有自己读懂了,才有可能让别人看的明白。通过自己的解说,让读者抓住重要的点,得到新的启发和价值。
当我们通过几千字去表达书中的某些观点的时候,我们需要抓住重点,每个重点内容需要辅以案例进行佐证。而这些案例需要与你的观点去保持一致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我们想去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案例去说明。然而,更多时候,我感到了茫然。因为没有案例可写。感觉脑海中经常是一片空白。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不足,平常不收集素材的。一到写的时候,就开始不知所措。
过去的自己,喜欢走马观花的去看文章,不止如此,还不喜欢重复去看文章。合上书,回想书中的内容,却发现自己想不起什么内容。每次看书的时候还特别焦虑,那么厚厚的书籍,要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就算静下心来看的时候,却又心不在焉。加上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顶多就两三个小时,碰上特殊情况,也就开始原谅自己。可怕的是,日子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然而,自己却没有什么收获。
因为不懂得阅读方法,导致自己花了时间,却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在接触新的阅读方式时,肯定是非常不适应,甚至很痛苦。因为你一贯的读书方法却受到了挑战,你需要接受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避而不见。
还有一个认知:就是阅读的积累。因为读书少,文字的荒芜感在一次次写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有时候,自己想表达心境,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呈现。就像老师布置1500字的文章作业时,我可能更多能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一些并没有多少价值琐碎的话语。对于读者层面,当你发布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实体验。有没有想到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心理体验?
这里老师强调了一个细微的点:在写拆书稿的时候,不能表达太多自我的想法。如果是这样按照思路去写,无疑是一篇失败的拆书稿。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你并不是名人,你的观点也只能代表你个人的一些想法。而每个人对于同一事件也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所以,拥有包容的心态,反而能让你对事物有更新的诠释。
4、 多维度能力
很多人以为写一篇读书稿很简单,然而,当你去真的打算拆解一本书的时候,你才会真实的发现,这并不容易。比如阅读力、理解力、写作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拥有一种能力的写作者可能很多,然而具备多维度能力的写作者并不多见。
当我们不断的被环境影响的时候,比如,身处在优秀的社群,翻看同学优秀作品的时候,通过仔细阅读,你终于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也开始让你反省过去的自我和现在自我的不同。因为有了这些差异,你就有了认知,然后就开始了下意识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很大概率上,你会经历一条起起伏伏的曲线。而这,恰恰才是你成长的最佳时期。
5、 开始认知自己
这一周,其实自己四天的时间都在出差的过程中,并且还要承担工作上不可言表的压力。然而,我依然很感谢这难忘的一周。通过命题式的作业,让我开始真正进行了实操练习。更为难得是,我发现了自己阅读和写作中的不足,有了面对自己开始审视的内心体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尝试竖式阅读,并在运用中逐步去熟练这种阅读方法。当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再尝试着去写拆书稿。
只要动起来,你就战胜了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