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绵阳一中的前身

2020-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山流水陈震廷

记忆让古韵穿梭千年

但古韵也在逐渐消亡

因为消亡

追忆变得更美,更绵长

……..

大家都知道,绵阳一中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诞生地。今天聊聊绵阳一中在清朝时期的事儿。以前,绵阳人心中的城东便是正东街、黄家巷、东城根街及东河坝一带。“黄家巷为连通东街与解放街的便利通道,明代绵州城垣图上就有黄家巷。”汤毓良介绍,黄家巷东侧紧邻盐市街,此是清朝、民国年间官府、军队的重要驻地。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清嘉庆七年(1802年)州牧陈跃庚在黄家巷西侧(今绵阳一中处)修建绵州试院,此为绵阳市第一中学前身。道光二十年(1840年),州复旧制,知州刘印全躬率士民扩建绵阳试院,更名左绵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龙安知府蒋少穆、潼川知府钟润分别将两府书院改为官立中学,绵州知州杨兆龙召集所属五县士绅商议,将绵州试院改建为中学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正式开学。改建的中学堂名“绵州联立中学堂

解放初,汤毓良就读于绵阳一中并住校,古典的学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依稀记得,清一色的木结构房屋坐南朝北、古朴典雅。”他回忆道,当时学校照壁、大门、大堂、二堂、孔子殿在一条中轴线上,大门楼、高门槛、大门进入小四合院是大堂三楹及厢房,为教研室办公处;中间道路呈丰字型与两侧长廊组成长方形四合院;与两侧长廊非字型对称建有三排六间教室,院内通天柳笔直参天,白鹭成群栖息。

今天的绵阳一中,现代化教学楼取代了曾经的木结构房屋,学校大门已改向东街(警钟街东段),百年来,无数绵阳学子从这里毕业,已是桃李满天下。

注:汤毓良 (绵阳市地方史志学会常务理事,绵阳市老科协城建交通环保委员会理事,原绵阳市建委编史修志办公室副主编。)

以上文字转自绵阳晚报。

如此说来,绵阳一中经历了从宋、明朝的官府衙门,到清朝的绵州试院、左绵书院,然后民国的中学堂,再到今天的绵阳一中。其中一句“将绵州试院改建为中学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正式开学”,让人得到启发,可否将绵阳一中的校庆定在3月某日?比如,3月21日,勤学如春起之苗,大好春光,正是读书时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